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拍马拍到马腿上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 热度: 11549
汪金友

  明万历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沈鲤到江南巡视回京时,顺便回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县)老家看看。为了不惊动地方官府,他轻车简从,悄悄回到家中。

  但他返乡的消息,还是被归德知府知道了。第二天,这个知府就备了一份厚礼,到沈鲤家里去拜访。沈鲤接见了他,但婉言谢绝了他的礼品。二人扯了一阵闲话,沈鲤正想送客,忽觉肚子发胀,浊气下降,要放屁。但他考虑到自己官居极品,在下属面前放响屁有失尊严,只好强忍着,慢慢将屁放出。

  知府惯于溜须拍马,察言观色,忽见沈鲤面有难色,如坐针毡,忙问:“阁老大人有何为难之事,可否与卑职讲明?”沈鲤摆摆手,说:“不妨,不妨,老夫不过通通气而已。” 因沈鲤年迈古稀,说话跑风,知府将“通通气”听成了“听听戏”,忙一揖到地,说:“阁老大人放心,卑职敢不从命?一定照办!”沈鲤暗想:我放了个屁,你照办个什么?忍住笑,送走知府。

  知府回衙后,马上传令,在衙门里搭上戏台,又命全城所有的戏班子都到衙门,专拣拿手戏演,由他亲自过目,选几出好戏,好请阁老大人来听。一时间,衙门里锣鼓喧天,丝竹齐鸣,热闹非凡。

  三天后,知府选好了戏,忙去请沈鲤。谁料沈鲤早走了两天了,只给他留下一封书信。

  他拆開一看,不由得愣了。原来,信上写的是一首打油诗:“上司放个屁,下属唱台戏;奉劝贵知府,拍马须仔细。”

  从此,“上司放个屁,下属唱台戏”就成为当地一句俗语,一直流传至今。人们经常用这句话,来讽刺那些专会溜须拍马的官员。

  想想真是可笑,明明沈阁老说的是“通通气”,可这个知府,却当成了“听听戏”。放屁的姿势,像“听戏”吗?可能是见了朝里的大官,自己的神经太紧张了,或者是大脑太兴奋了。觉得只要好好表现,就是一个向上攀爬的机会。于是就错把“放屁”当成了“唱戏”,并兴师动众,精心准备。哪成想,戏台搭好了,剧目选定了,人家沈阁老,却在两天前就回京了。弄得自己,碰了一鼻子的灰。

  有人说,这叫“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本来是想拍人家的马屁,人家却不买账。送礼,人家不收;唱戏,人家不听。你说这位知府,当时多么尴尬和好笑!虽然传说中没有留下他的姓名,但猜想他的前程,也好不到哪去。

  拍马屁为什么会拍到马腿上?有一个谜语的答案,叫“眼高手低”。眼睛看到的是马屁股,心里想拍的也是马屁股,但由于自己的身高太矮,手臂太短,所以只能拍到马腿上。

  其实,拍马屁能不能成功,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拍马者拍的巧妙,二是被拍者愿意接受。比如当年朱元璋有一次钓鱼,钓了半天,也没有钓上一条。正在懊恼之际,旁边的才子谢缙赋诗一首:“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一听,立即龙颜大悦。这个段子,作为经典,被写进了《拍马学》的教科书。而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会明白,即便是万岁君王,又哪里有龙可钓?

  拍马作为一种学问和手段,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拍马的市场越来越小,成功的概率也越来越低。这是因为,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聪明了。你一张口,就听得出是实事求是,还是阿谀奉承。另外,各项管理制度也越来越健全,越来越透明。无论是唱戏拍马还是写诗拍马,弄不好都会被人笑掉大牙。所以,单纯依靠拍马而青云直上的路子,也越来越难走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