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钱江晚报》报道,2020年9月7日7时15分,正值早高峰。在宁波海曙区通途西路长乐路口,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过斑马线,移动速度很慢很慢,当40秒的绿灯已经跳完,老人才走了三分之一。
当老人走到隔离带时,又过了40秒,绿灯再次亮起。稍作休息的他又一次挪动步子;而这一次奇迹竟然发生了:人行道的绿灯为他亮了137秒!直到老人安全地走完斑马线。
闻此,笔者情不自禁地为“绿燈护老”137秒叫好!
设身处地的绿灯时长之“延”,充分彰显交通管理人性化护老意识的“敏感”。人老先老腿,步履缓慢,行动迟缓,是老年人的普遍特点;加之大街上车水马龙,其过马路的安全保护尤要慎之又慎;特别是对独立出行的老人过斑马线,更需多方的体贴关照。难能可贵的是,海曙交警大队指挥中心第一次绿灯延时后,考虑到老人返回时,可能会再次经过路口;遂联系了辖区巡逻的铁骑队员,让他留意这位穿黑衣、拄着拐杖的老人。当3小时后那位老人又一次颤颤巍巍出现在路口时,得到辅警的即时搀扶,并通知指挥中心再次控制南北绿灯时间,慢慢扶着老人由北往南安全通过路口——这次绿灯等了200多秒!演绎了一支“马路天使”绿灯护老“斑马线和谐曲”。
“绿灯护老”既需要交管部门的精心、细心周到服务,亦少不了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当第一次绿灯40秒跳完,东西向的车辆有一部分开始启动;但老人右手边三个车道的机动车都纹丝不动,等着老人安全走过。“此时无声胜有声”之“等”,饱含的浓浓爱老心,护老意,敬老情,同样令人感动。尤其是当老人第一次走到马路对面时,突降大雨,又一幕感人的瞬间出现:一辆等候通行的小轿车上下来一名女司机,从后备箱里拿出一把雨伞后,快步跑到老人面前,递到老人手里。我们禁不住为萍水相逢,雨中“屏护”银龄人的义举击节。
毋庸讳言,我们在为上述敬老、护老警民情、好民风点赞的同时,亦为偶尔路遇过的与之相悖的个别现象,感到遗憾。如有的机动车司机,对过斑马线的老人不知礼让,埋下事故隐患;再如,个别公交司机对赶车的老年乘客缺乏耐心,明明看到紧赶慢赶的银龄人,却将车径自开走,令老人望车兴叹,有的还因之发生老人跌倒的事件……
一盏绿灯见太阳,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古训演绎得淋漓尽致。宁波交警“绿灯护老”的人性化交通管理经验,值得借鉴推广;视陌路老人如亲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值得弘扬;个别对银龄人缺乏爱心的不和谐音符,理应改弦更张。
诚望以耐心诠释爱心、以细心诠释细心、以小心(谨慎)诠释孝心的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能给社会和家庭养老、爱老、敬老、孝老带来更多触类旁通的有益启迪。
大巢/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