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还是不说?《杂文月刊》2020年11月原创版《有时候,不说话也是一种选择》一文给出了理性的回答。就算不选择沉默,也可以“呵呵”或“嗯嗯”。
“呵呵”是网络社交软件中用得最多的词之一。这一拟声词义项多多,更大程度上被赋予了一种模糊的语用功能。不容否认,是网络交流让“呵呵”一词强势进入了大众视野并广泛应用。其实这个表示说话含糊不清的词在汉语中很早就现身了。《晋书·石季龙载记下》中有“直言呵呵”;晚唐期诗人韦庄在诗歌中有“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文书中“呵呵”达40多次;《聊斋志异·宫梦弼》中有“已舌蹇不能声,惟爬抓心头,呵呵而已”之句。填补不说话空白或化解尴尬无语状态的“呵呵”之声穿越千年时空,如今依然余音袅袅,甚至被推选为网络热词。
在我和孩子的对话中,也有不好表达态度或不赞同的时候,我总是“嗯嗯”而过。孩子到4岁多时,他竟然对这种含糊其辞发起质疑:“‘嗯嗯是什么意思?你直接说‘对或者‘不对!”我这才震撼了,“嗯嗯”和“呵呵”一样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当用則用,不当用且不用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