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位治金石印信的朋友,经常把他的作品在圈里展示。这年月好这个的着实难找,更何况这位朋友比我年轻很多。我非常珍视这位朋友和他的作品。这一天他发了一枚刻有“虚心弱志”四个篆体字的金石印,猛然觉得这四个字很入我心。
先说“虚心”,这两个字相对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它最先让我想到的,就是“谦虚使人进步”的名言。还有,“虚怀若谷”“谦谦君子”“谦虚谨慎”等成语,也都表达了与“虚心”有关的积极含义。
当然,有人看到“虚心”,也可能想起“心虚”,紧接着,就是“心虚气短”“做贼心虚”等贬义词。怎么说呢,要把“虚心”和“心虚”完全划清界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虚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就意味着“心虚”。例如,见到德高望重的前辈,或者在某一方面特别是自己非常看重的某方面的造诣高深者,难免心虚气短;反过来,如果心高气傲或者信心十足,又怎么会激发虚心求教、见贤思齐之心?
但“虚心”又不能简单地与“心虚”划等号。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区分,可能在于“虚心”是一种心态,即不管自己是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还是完全处于空白状态,总有将自己身段和心态放低,有求长进的愿望和心理准备。而“心虚”主要可能缘于自己做了什么不应该做的事情,因而怀有愧疚之心。因此,可以这样说,“虚心”是一种起始心态;而“心虚”是一种结果心态。但是,即使这样,做了坏事心虚,总比理不直气很壮要强很多。
在一个从来重视励志的社会,理解和接受“弱志”,难度要大一些。它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人穷志短”“意志薄弱”等贬义词。而我们的社会,普遍且一直强调和提倡的,是人穷不可志短,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就是千古名句。
怎么说呢,理解“弱志”二字,可能要从与它对立的两个概念“强项”与“强梁”入手。“强项”亦作“彊项”,本意指“颈项僵直,不能随意转动”,引申的含义是“强出头”“出于意气而犟着不服气,不认输”。“强梁”的含义与此类似,老子《道德经》中有“强梁者不得其死”,意谓“强横凶暴者不得善终”。
即使是“意志强大”,也不见得都是褒义。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人生的悲剧有两个,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志。”这个说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说,很有类同之处。“万念俱灰”和“踌躇满志”都是比较极端的状态,而极端状态可能都远离事物的真相。一个人“万念俱灰”的时候可能过于悲观,事情远没有这样绝望;一个人“踌躇满志”的时候可能也过于乐观,对处境和事情的困难没有足够的估计。所以,一个人没有志向固然不可取,一个人志向过于强大也不见得是好事。
《后漢书》中说:“良医不能救无命,强梁不能与天争。”此话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医生可治病,但不能治命。无论怎样强大的人,也争不过苍天。”不是有“苍天饶过谁”的话吗?也就是说,万物皆有天道,天道即事物的自然规律。作为人,可以认识和遵循这个规律,但不能无视、对抗,更不能改变事物所固有的规律。无视和违背事物的固有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制约和惩罚。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就是这个意思。
再回到“弱志”二字,它是有针对性的。对于意志薄弱者,当然需要提振士气、鼓舞斗志、强化意志;但是,对于过分强调意志,以为意志可以左右一切的人,需要提醒他意志也是具有局限性的,过分强调和相信意志,进而无视和违背自然规律,结果只会是悲剧。“烦扰皆因强出头”,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虚心弱志”四字,让我想起另一个被误解得面目全非的成语“愚不可及”。“愚不可及”的本意,是夸人的。《论语》有云:“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就是说,这个叫“宁武子”的,他的聪明你学得到,他的装傻你学都学不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