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期间举办的“迎接杂文新时代,绽放青岛新风采”主题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就当下杂文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编辑部主任韩晓艳就传播方式的变化对杂文作者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变化之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始终不渝的创作方向”;《杂文月刊》编辑部主任赵永兵则直言不讳,当下杂文的创作和发展并不太容易,杂文阵地极度萎缩,“但要在这有限的阵地努力地、倔强地找回杂文的味道”。他在座谈中引用的一句话“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引发与会者的共鸣。赵永兵表示,在鸡汤文盛行的当下,更呼唤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的,有建设性的批判性文章;《上海法治报》高级编辑沈栖则就杂文的创作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人生感悟、社会现象等都可以是杂文多元化的书写对象,言之有理,表达才思就一定会是好文章。”同时,他也对杂文创作中的“李鬼现象”进行了批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