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预感中,一个孩子终于进去(高墙)了。这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盼着别人出事,而是人们早就知道事情最终会走到这一步。
他是在我的眼皮底下长大的。说是孩子,其实已经早过而立之年了。他在计划生育最紧的年代逆势而生,因为他的爹妈抱着不生个儿子决不罢休的誓死心态。终于,四五个闺女之后,一个儿子灿然诞生。
对于这样一个千辛万苦换来的宝贝疙瘩,爹妈自然是爱得都不知道怎么爱了:让当爹的趴下当马骑,当爹的就得立刻四肢着地;甚至要当爹的把脸伸过来让儿子抡巴掌,当爹的也会欣欣然照办,打了右脸,左脸还要主动迎上去……当爹的那时有点小钱,所以罚款不怕,学习成绩不好不怕,爹养着你。只要儿子开心,爹妈就开心。“万里长征”争取来的儿子,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家里有个儿子就一万个满意了。
别的孩子上幼儿园,他玩;别的孩子上学,他也上学,只不过人家是去读书写字,他是换了个新地方,接着玩。爹娘看得开,认俩字就行了,家里不指望他挣钱,开心就好。
初中上了两年,学校也吸引不了他了。他感觉自己长大了,于是再换地方玩,闯社会。
等到十五六岁,突然一天,他消失不见了,不知道跟着哪位高人闯世界去了,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为时已晚,一个半大的小伙子,父母如何还能管得动?
混赌场,泡柳巷,狐朋狗友,钗暖粉香。直到今日东窗事发,入狱锒铛。
三十多年来,父母的一切他从未过问,全靠当年被父母视如草芥的姐姐们来管。
听说此番他是因组织网络淫秽直播,并强迫容留女性卖淫而被抓。
该如何定性这件事?说父母的爱害了他,恐怕绝不为过。这时,我们是不是就想到了“慈母败子”这个成语?慈母之爱在他身上成了一宗“罪”!慈悲、慈祥、慈和、仁慈、慈善、慈爱,从来都是褒义词,什么时候“慈”成了“罪”?
“慈母败子”出自《韩非子·显学》,原文是“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意为:威严的人家没有凶悍的奴隶,慈祥的母亲会有败家的儿子。
为什么慈母会败子?就是因为这一类父母对子女只爱而不教。久而久之,他们的孩子小则只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稼穑之艰,不晓生计之难;大则任性孤行,不顾纲纪,无法无天,以至于干出不忠不孝、丧尽天良之事。
我们的一些父母常常会有这样的论调,不让孩子做家务,不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让他承担本来可以承担也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的理由是,孩子上学有压力,忙,没时间,学习任务重,没空做。所以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稼穑之艰、生计之难?我们常说,心灵手巧,其实反过来同样成立,手巧才能心灵。让孩子适当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手才会巧,手巧了心也会灵。
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父母,父性母性太过强烈,他们把照顾、侍候孩子舒舒服服、周周到到当作一种心灵满足和享受,当作一种幸福的天伦之乐,甚至把自己的这种辛劳当作一种美德而陶醉。从上文而知,这种无原则的过度单方面付出绝对不是美德。
德国法律有一项规定: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很多去过德国的人有一个共识,德国的孩子立事早,独立性强,勤奋、自律。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德国对孩子们的上述规定。只有如此,孩子们才会懂得财富的来之不易,才会懂得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才会知道要享受先奋斗。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
對孩子有要求他才会有责任感,对孩子有限制他才会有边界感,对孩子有惩罚他才会有规则感。无要求无限制无惩罚地任由孩子野蛮生长,他一定会长成一个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不管不顾的混世魔王!
一个“慈母”毁了一个本可能优秀的人,本可能有用的人,本可能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是不是败子?是不是罪?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