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个公众号,本意就是闹着玩,不怎么在乎网络上的知名度。然而,只要我在公众号上贴出文章,后面总有人留言,说可以加粉、加点击率,这当然是要收钱的,收钱造假,自古至今,喜欢造假的人没有一个是活雷锋。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导演郭靖宇在微博发布了一篇长文,曝光其执导的80集新剧《娘道》被某卫视逼着向操纵收视率的“大神”购买收视率的行业黑幕,将疯狂的收视率造假问题赤祼祼地呈示在大众面前。
最近一些年,各种造假行为屡见不鲜。文章点击率、公众号粉丝、电视剧收视率、档案、证件、学历、职称、论文、食品、疫苗、工程都有造假者的身影。造假者为何这样做呢?无非就是个利益,他们希望走捷径,花最少的时间、精力、金钱得到尽可能大的功利目标。

假的盛行必然压缩真的生存空间,一个社会想使假的东西消失,有两方面的工作是必做的。第一,必须让民众乐于做真人。第二,一定要使有维护真假责任的人不被利益收买。想让老百姓乐于做真人其实很容易。一个社会对假的东西高度警惕,采取各种途径对其围追堵截,造假成本很高,甚至高到使人身败名裂、倾家荡产,“会来事”的造假者必须有所畏惧。“会来事”的造假者少了,“想干事”的老实人就会越来越多。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资源是相对固定的,造假者的利益得到了极大压制,真正干事者的利益就会增多,他们也就有了更大的继续做真人的积极性。
任何政策、法律都是人执行的,再好、再嚴格的政策与法律被执行前也只是一张没有呼吸、没有利齿、不被畏惧的白纸。政策与法律的执行者持身严谨、克己奉公,我们的政策与法律就会体现出对造假的抑制,对真实干事者的崇扬;政策与法律的执行者律己不严,只知道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私,造假者就会嚣张,真正想干事、愿干事的人就会觉得活得憋屈,少数的甚至可能改弦易辙,加入造假者的行列。正因为如此,严厉打击造假之前,先大力整肃官场的腐败行为,使手握权力者变得老实本分、干干净净,永远是一个社会治理造假行为的优先通道。
真与假总是在拉锯,判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风气正不正、环境优不优,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怕假还是假怕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