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道家有“虚无”的概念,但在老子(公元前571年—471年)的脑子里还没有产生“0”的想法,所以是“道生一”而不是一切从“0”开始。汉字里有个“零”字,是指零头,“零”有时用“又”字代替,如一百零五岁,可写成一百又五岁。零不等同“0”。
《万物起源》(以下简称《万》),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主编格雷厄姆·劳顿所撰写的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万》单设一章《我们是如何发现“0”的?》,披露“0”这个数字为印度1400年前所发明。事实上,阿拉伯数字从“0”到“9”都是印度发明的。之所以称其为“阿拉伯数字”,是因为在公元8世纪,印度一位名叫堪克的数学家,携带有关数字的书籍来到阿拉伯,他的数字书籍很快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由于印度的数字和计数方法远优于其他计算法,阿拉伯的学者们很快就喜欢上了,商人们也乐于采用这种计数法做生意。后来,阿拉伯人把这套数字传入西班牙;公元10世纪,又由教皇热尔贝·奥里亚克传到欧洲其他国家。这套数字虽然起源于印度,但欧洲人只知道它是从阿拉伯传入,就称其为“阿拉伯数字”了。后来弄清楚这其实是印度的发明,但因为已经习惯了也就没有改口。之后,这套数字又从欧洲传遍全世界。
阿拉伯数字大约在13到14世纪传入中国。由于中国盛行一种“筹码”(我国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人们习惯了用它来计算,所以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推广运用,直到20世纪初,随着近代数学在中国兴起,阿拉伯数字才被广泛使用。
阿拉伯数字是伟大发明,“0”是这一伟大发明中最伟大的发明!《万》赞其为“0的英雄们”。
“0的英雄们”的“英雄业绩”主要有哪些?
“0”的诞生,连带出现了正负数的概念。在一个数轴上,“0”是这条线的中点,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正数与负数这两个新的数,被作为符号的“0”统一起来,这标志着如今全世界都在使用的纯抽象数制的诞生。随着对于“0”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在理论上的加深认识,使得“0”在数学这门学科上的重要性更加显现,成为推動数学革命的要素之一;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著名数学家花拉子米(公元780年~约850年)在传播印度数据体系时,不仅发现可以用“0”表示“空列”,他还据此发明了被称为“代数”的解题方法;
法国的苗卡尔(公元1596年—1650)发明了一种坐标系,把两个数表示成空间中的一个点,把方程表示为线,从而统一了离不开“0”的代数和几何,创生了“解析几何”;
法国天文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公元1736年-1813年),计算了在太空中那些位置附近的物体的引力能够互相抵消,合力为“0”,“0”不只是个理论数字,它客观存在;
德国数学家菜布尼茨(公元1646年—1716年)发明了微积分,他更重要堪称伟大发明的是,只用数字1和0这两个数字的二进制,这是现代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是非常微小的开关,用1表示“开”,0表示“关”)。如果没有1和0的二进制,就不可能造出计算机,没有计算机的计算(有些数据,就算集合全球的数学家在演算纸上也是很难计算出来得数的),就不可能产生现代科学技术,更不可能有信息革命,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式发展,也就计算不出“大数据”……如此说来,人类命运的美好前程,均拜“0的英雄们”之所赐!
读《万》的一点意外收获是,一切从“0”开始,这不仅仅是个纯“算法”问题,更是进入到了哲学的层面。大而言之,宇宙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宇宙万物,都是从“宇宙大爆炸”那个“0”时开始的。就个体人的生命而言,生不带来———从“0”开始,死不带走———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化为“0”。
不斤斤计较于得失,同生死,轻去就,此生才得快乐逍遥。身后,该个体的后代们的生命按序从“0”开始一轮又一轮“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命历程,人类生生不息,世界永远生机盎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