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有限,成就无限。
人是生物的一种,不断在成长之中:年龄在成长,学识技能在成长,品德也在成长。
“天增岁月人增寿”,年龄的增长出于自然,但进德修业要靠自己努力,稍一懈怠,就会停止甚至倒退。人生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三者同时成长,免得马齿徒增,光阴空过,所谓寸阴是竞,正是此意。
在人们的感觉上,光阴如顺流而下的波浪,品学却如逆流而上的船舶,前者稍纵即逝,后者步步费力,相形之下,颇欠公平,诚然。然而光阴的消逝,有一定的数量和速度(例如每天二十四小时),固然没有办法减少,可是也不会增加。吾人追求知识,锻炼技能,涵养德性,开拓胸襟,却可以凭主观的意愿,提高进度。种瓜得瓜(瓜大),种豆得豆(豆小),而种瓜种豆,操之在我。人生的责任在此,乐趣也在此。
光阴是不会停止的,既然如此,我们也要使品学日有进境,不息不止,这才是一个充实而圆满的生命。
好不好?
——轻诺寡信,寡信多尤。有一种“好好先生”,他的口头禅是“好好好”。对别人的要求、建议、说明一律用“好好好”来答复,脱口而出,漫无节制。听起来好像是答应了,其实他对别人的说明并没有听见,对别人的建议并没有接受,对别人的要求也不能照办。结果所谓好好先生者,其实一点也不好。
“好好好”的口头禅,害别人也害自己。圣贤自古教人不要轻诺,美国家庭教养子女,唯恐女儿在社交方面轻诺寡信,特地要女孩子练习说“不”,以致男女青年有时候出现这样的对话:
“玛丽,下星期六你愿意做我的舞伴吗?”
“不!对不起,我是说,下礼拜我没空。”
这跟好好先生的作风恰是两个极端。让我们来折中调和一下:
第一,当你说“好”以前,必须先要慎思之、明辨之。
第二,在你未能确定“好”或“不好”之前,可以坦白地说暂时不能回答。
第三,练习沉默。当然对十分尖锐的问题除外。
当你说“好”(也就是可以)的时候,你是接下了责任;当你说“不好”(也就是不可以)的时候,你可能损伤友谊。在我们所有的日常语言之中,这两个词必须慎重使用。
睡眠之前
——能够分析梦境的人,才是一个清醒的人。银行每天下午三点半钟关起门来结账。隔着玻璃门,可以看见他们比上午更忙碌。他们每天都要把当天的账目弄得清清楚楚,不拖延,不马虎,这是做生意的道理。
从前有一个人,每天要接见很多宾客,或者要出去办很多事情。晚上,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想下面的几个问题:
今天使我敦品励行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增加智慧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浪费光阴的人是谁?
今天替我闯祸惹麻烦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贪图享受、羡慕苟安的人是谁?
他不但自己这样做,也教别人照做。他的意思是做人也要像做生意那样,每天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如果赚了,继续努力;如果亏了,赶快改弦更张,免得一败涂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