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看了刘富道传来的一篇他新写的长文,我在回复中说了这样一句:“你这篇文章,让人看不出你的年龄。”
我的意思是, 我从他的文字里,看不出他已经75岁了——他灌注在文字里的思想意识,精神气韵,仍然鲜活而饱满。
我的这个看来挺平实的评价,得到他的高度重视。他在一个场合说到此事时,竟然说这是他最近得到的一个“最高的评价”。
昨天,有人请我的老上司李云霓吃饭,我也被邀请去。席间,当有人称赞已经72岁的李云霓,“不论是心态,还是见识,都还很年轻”,她突然一乐,高兴地说:“这可是对我的至高无上的评价!”
刘富道可是写过不少大作品,得过许多大奖的,他也当过多年的湖北省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在主席空缺的情况下),但是到了他这个年龄,你只有说他的作品年轻,没有老态,他才会视其为“最高的评价”。
李云霓当过孝感市的图书馆馆长,然后还当过市文化局的副局长和市政协的常委,她的才华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到了她这个年纪,你说她一句心态与见识年轻,她就会将其视为“至高无上的评价”。
正是听到李云霓的那句脱口而出的“这可是对我的至高无上的评价”,我的脑子才有一道亮光闪现,我才决定写这样一篇文章。
清醒!他们活得非常清醒!他们知道到了什么年龄,什么才是对自己的最高评价——不,他们知道到了什么样的年龄,自己应该去争取、创造什么样的评价!
他们都知道,最能对抗年龄的,不是过去任过的职务,不是过去拥有的地位,不是过去取得的成就,不是过去赢得的好评,而是只能在不断地丰富、提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上下功夫,让自己的文字与谈吐,自然而然地焕发出能与新的时代合拍、共振的能量与韵律。
据我所知,刘富道从那个副主席位置上下来的第二天,就坐着公交车背着水壶到图书馆查资料去了——为写一部重要作品进行案头准备;这些年,他不断地行进在查阅资料和实地采访的路上,先后写出三本沉甸甸的思想上很厚重艺术上很新颖的作品。不是作家的李云霓,退休前是图书馆的读者,退休后还是图书馆的读者,这些年,她先后读了一千多本书。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要在这里赞美他们(他们获得的赞美够多了),我只是想拿他们的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他要想证明自己活得好,他就得拿他的当下表现去赢得人们的肯定,他就得让他的追求与见识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让人们根本不能把他们当作老人看——自然而然地就或者夸他的作品年轻,或者夸他的心态年轻,或者夸他的见识年轻。
我真正想说的是,一个人得到的最高的至高无上的评价,最好一定是来自于他当下的作品、人品、思想、精神,而不是来自于他过去的什么;而一个人要活到这个境界,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不能把他的职位、地位、成就、荣耀当作包袱背在身上,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得特别看重知识更新、灵魂纯粹、思想超越、永葆激情——总是能把人世间的陈腐、老迈、平庸、暮气踩在脚下。
【童 玲/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