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互谓绰号者习见。如笑人喜睡者为“睡巴虎”、缺齿无牙者为“没牙腚”、头发谢顶者为“电灯泡”、须发皆白者为“老白毛”、腿脚不全者为“独脚大仙”、花钱无度者为“捯墙根”……其中不乏打诨玩笑成分。倘若相互关系不错,即使当面听到也不以为恼,抑或再编排对方一个“绰号”回敬就是了。
文艺作品人物绰号之多,似以《水浒传》为最。如面黑身矮、仗义疏财的宋江,绰号“及时雨”“黑三郎”;多才多智、神机妙算的吴用,绰号“智多星”;性格豪爽、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侠肝义胆、憨厚粗鲁的李逵,绰号“黑旋风”……一百单八将,个个有绰号。绰号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极为重要,至今一提“黑旋风”,人们就会首先想到那个手持双斧一路排杀的李逵。
达官将帅也不乏绰号。曾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曾被称为“胡子将军”;虎将陈锡联,绰号“小钢炮”;名将许世友,绰号“许和尚”;刘亚楼将军,人称“雷公爷”;罗瑞卿将军,戏呼“罗长子”;陈再道上将,绰号“陈麻子”;梁兴初将军,綽号“梁大牙”;王必成将军,外号“王老虎”;陶勇将军,人称“拼命三郎”……这些绰号或是笑噱了将军们的相貌特征、个性特色,或是反映了他们的作战风格、英雄本色,寓葆于谑,我辈今日读来,何止莞尔一笑,更增添了对老革命老前辈的敬仰之情。
然而,说到有些贪官的绰号,则另当别论。
如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因为拆迁而被成都市民称为“李拆城”;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六朝古都被他“开膛破肚”,人称“推土机”“季挖挖”;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讲话“同意搬迁的大大的好,不同意搬迁的大大的坏”,人送绰号“拆迁大佐”;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受贿总额近八成为玉石,绰号“玉痴省长”;证监会原副主席姚刚“滥用职权”,绰号“发审皇帝”;天津市原政协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讲究“江湖义气”,黑白两道称“武爷”;湖南省政协原副书记阳宝华喝酒出名,人称“酒罐子”;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绰号“四个一八”,即“一米八的个子、一百八十斤的体重、一斤八两的酒量、十八岁的姑娘”;还有那个抚顺国土资源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靠床上功夫上下“通吃”,被称为抚顺的“土地奶奶”;鞍山市国税局原局长刘光明,花500万元用于整容,光臀部整形费就达50万元,升职、发家、摆平自己腐败问题全靠“屁股”,人称鞍山市“最美屁股”……诸如此类的绰号,无需解读,谁都可以一眼看出,这些贪官绰号何来,又寓示出一副什么嘴脸!
官员绰号见民心。尽管有些坊间绰号官员未必知悉,但群众心里有杆秤,给谁起、为何起、起什么,绝对是一针见血,准确恰当。
绰号是民心的晴雨表。不要说群众愚钝或不了解情况,官员为了谁、干什么、怎么干,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达在行动上。譬如,群众称孔繁森是“活菩萨”、牛玉儒是“孺子牛”、杨善洲是“草鞋书记”、王进喜是“油田铁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鲍秀英是“拼命三娘”、郭明义是“活雷锋”等,拥戴之情溢于言表。而对那些“发审皇帝”“拆迁大佐”“玉痴省长”乃至“土地奶奶”“最美屁股”之类的贪官腐吏,其绰号无不折射出群众的憎恨与嘲弄心情。
绰号是反腐的信号灯。或褒或贬,群众赏给官员什么绰号,完全是“脚上的燎泡——自己走出来的”。对于纪检监察部门来说,多听听反映民心的官员绰号,闻绰号而知内涵、顺藤摸瓜,进而查明就里,分辨优劣,及时彰扬优秀干部,诫勉或惩处不良官员,不失为反腐一策。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殷纣王刚即位,便使用起象牙筷子来。其叔父箕子叹曰,用上象牙筷子,必定要做犀玉之杯、身披锦衣九重、脚踩高台广室……由此走向灭亡!果然,没过多久,纣王便建造鹿台、琼室玉门,豪华富丽,狗马奇物充满其中,还有酒池肉林,宫中街市,供他穷奢极欲,老百姓都背叛了他。人同此情,事同其理。看待官员绰号,大抵也是如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