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正能量乃当下高频时髦热词。能量是一种客观存在,加入人的主观认知,能量观上就有了正负。正能量是一码事,正能量的传递又是一码事。
一向以来,在不少媒体人和官员眼里,正能量等于正面报道,负能量等于负面报道。新任四川省纪委书记王雁飞在入川4个月后直言,“感觉媒体的思想还不够开放,因为4个月了,批评报道一篇也没见到”。费人思量的是,王还为媒体人扫盲复习常识:“主旋律不是说只大唱赞歌,批评报道有利于我们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主旋律。”不该健忘,无论宪法及相关法律,抑或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都强调與论监督不可或缺。毛泽东就说过:“共产党是不怕批评的”,“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是香是臭,让群众讨论嘛。”习近平也说过,“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乃健康林子的应然状态;只有喜鹊不容乌鸦,林子肯定有病。对受众而言,不见批评报道的新闻,无异于残疾新闻,也许他们无权纠正,但他们有权用脚投票说“拜拜”。
这些年来,不少地方媒体异化为当地主要官员的“自媒体”,一些媒体甭说4个月不见批评报道,一年不见批评报道也大有媒在。平心而论,一些地方媒体也不是绝然没有批评报道,但更多只是一种“选择性批评”——批评外地却不批评本地,只批评本地民众陋行,不敢批评本地官员劣为。不少地方媒体,针对本地官场“地震”和官员落马丑闻,尽管民间已传得“有鼻子有眼”,甚或外媒央媒亦跟进报道,本地媒体却玩“驼鸟政策”装聋作哑。媒体掩耳盗铃到了这般田地,受众力所能及的,庶几除了慨鲁迅先生“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之叹,大抵便是用脚投票“逝将去女”。
拿破仑曾声称从不看法国报纸,因为报纸上登的全是按他的旨意写的东东。意思是说,从法国报纸中,他看不到自己最迫切希望看到的信息。一样道理,在全民上网个个微信的全媒体时代,当受众不能从传统媒体上看到想看的东西,他们就会“适彼乐土”转到新媒体,甚或“破窗”“翻墙”到境外媒体上寻求满足。要命的是,传统媒体真相不出门,新媒体自媒体难免谣言满天飞,稍有闪失,一场简单的公共事件因应,就有可能因为隐瞒真相而贻误时机,而裂变放大为复杂难以收拾的公共危机。这厢太多不堪回首的沉重教训,难道至今没让相关官员长丁点记性?
新闻事实有正负,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就有正负。换言之,到底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批评,不是由谁先入为主主观定调,而是由新闻事实客观使然。而且,就像正面新闻可能带来负能量,负面新闻也能产生正能量。譬如伴随近年高层高调反腐,媒体看似负面的高频率大密度“打虎”“灭蝇”报道,传递的却是杀一儆百万众点赞的正能量。自宫阉割批评报道这根神经末梢,等于逼使媒体失去命门功能和存在理由。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媒体传递有无能量、能量正负,受众最有数。英剧曾如是调侃英国报纸:《每日镜报》读者自以为他们在管理这个国家;《卫报》读者认为他們应该管理这个国家;《泰晤士报》读者的确在管理这个国家;《每日邮报》读者是国家管理者的老婆;《金融时报》读者“拥有”这个国家;《每日电讯报》读者是曾经管理过国家的人;而《太阳报》读者根本不在乎谁管理国家,只要“三版女郎的胸部够丰满就行”!虽不无戏谑,倒也验证了媒体受众间能量授受同频共振无缝对接的铁律。
值得注意的是,现下中国传统媒体已显衰微危象,2015年近30家报刊休停,14位知名媒体人离职。对此,与其拾人牙慧拿新媒体勃兴冲击说事,毋宁谓之受众用脚投票已然引发媒体人跟进。
美国传媒学者菲利普·麦尔曾危言耸听:“到2044年10月,最后一家日报将关门走人。”设若传统媒体对受众用脚投票无动于衷,是咒,难说没有一语成谶的可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