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传统美术欣赏课枯燥乏味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专业素养。游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选择要贴合课本,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游戏;小学美术;欣赏课
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学科教学当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关键手段。但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當中,由于缺乏有效性的教学手段,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等因素,使欣赏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如何创新性地改变传统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成为众多美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
游戏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娱乐行为,是一种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创造出的一种行为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一种受众面广、参与度高的一种娱乐性行为活动。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游戏就常常被作为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当中。相关研究认为,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培养的关键萌芽期,因此利用游戏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欣赏力、观察力和审美力。学生通过参与美术欣赏游戏,促使自身转变欣赏的维度,使自身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在游戏中感悟艺术作品带来的审美体验对小学生的美育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
但由于美术学科的学科特性,使得游戏在美术学科中的应用备受阻碍。所谓游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指将美术欣赏蕴含在游戏中,从而让参与游戏的人感悟美术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掌握美术欣赏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一、游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意义
(一)改善传统小学美术欣赏课枯燥乏味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其价值是其他艺术技巧的实践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美术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往往被当成是简单的看图说话,仅仅只是停留在直观的感性层面,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模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而游戏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娱乐活动,有明确指向性的游戏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能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创新性的团队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游戏中感悟知识、感悟艺术作品中的造型表现、感悟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的情感取向。
游戏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手段。通过游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游戏中感悟艺术作品带来的审美情操,从而改善传统美术欣赏课枯燥乏味的课堂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能够有意识地、主观地对事物进行鉴赏,从而获得美感地能力。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育课堂。2018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写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就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主导形态的背景下,美育教育已成为当下一项重要的发展工作。而美术欣赏课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经,如何上好一堂生动有趣的欣赏课是每名一线教师都绕不开的课题。
我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阶段目标中,针对于欣赏·评述类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分别进行不同要求的阐述,并且为方便对于欣赏·评述类课程教学的整体理解,我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又做了具体的说明指导“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从而逐渐形成自身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获得审美感悟之外,还应认知美术作品的情感内涵、创作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内涵,并用语言、文字、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在《标准》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在造型表现、应用赏析的基础之上能够评价和探索。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美术欣赏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通过将游戏与小学美术欣赏课进行结合,能够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与感悟,从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创新能力。
(三)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专业素养
就以往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课程来看,其现状有三:一是教师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体验。二是在小学阶段,美术欣赏教学也让一些美术教师感到困惑,把准备好的欣赏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会阻碍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后自己说出感受,多数学生不知该如何表达,即使表达了,也是谈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流失,教学效率低。三是小学美术欣赏课常常被教师当成是讲故事和说传记,甚至是直接用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看作为一节美术欣赏课。因此,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在实际教学实践当中往往不被重视,并常常受到传统教学法的拘束。要解决目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游戏是一种更为切合和可行的方式,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以游戏作为教学手段,能够大大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游戏化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教师更应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将审美的主体归还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愉悦体验,从而形成自身的审美价值。此外,游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也对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具备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促使教师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方法,切实提升专业技能。
二、游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
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性行为活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随着时代的推进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那么面临众多的游戏总类和游戏类型,教师该如何选择合适恰当的游戏融入到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当中呢?我们应该遵循教育性的要求。首先,选择积极向上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类型。其次,选择贴合课本教材内容且符合《标准》的游戏类型。再次,应根据实际课堂的需要,选择难易程度适宜且可实操的游戏类型,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游戏中感悟、理解、认识美术作品带来的魅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道具型欣赏游戏
道具型欣赏游戏是最简易操作的一种美术欣赏游戏手段,它通过利用身边易得的道具,使其融入到美术欣赏教学当中,让孩子将视觉和触觉,身体和语言相结合,使其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维度的欣赏方法去解读美术作品。
例如教师在介绍敦煌壁画时,便可采用道具型欣赏游戏作为教学手段。壁画,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多创作于石窟、墓室或是寺庙的墙壁中。因其具有强烈的地域限制,因此我们在对引导小学生进行壁画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多半仅限于在图片上对其进行欣赏。而道具型欣赏游戏的出现,能大大地改变传统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寻找身边关于壁画的道具,将其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并体验壁画所带来的的魅力。如教师可通过将墙砖亦或是石头带入到课堂当中,然后开门见山式地导入课程,引导学生感受壁画上的造型与色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老师再通过讲解壁画的创作方法与创作事项,并进行现场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利用道具进行创作,从欣赏到提炼再到利用道具进行创作,道具型欣赏游戏大大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
(二)交流型欣赏游戏
根据学生的学段不同,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欣赏游戏。如针对小学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交流型欣赏游戏作为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手段。以广东版义务教育美术系列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日新月异的现代美术》为例,老师可以利用交谈的方式,创设游戏情境。如教师可通过小组进行讨论,欣赏徐悲鸿的《女孩》和克里姆特的《鲍尔》,并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式的交流,如学生A:“我更喜欢充满冷色调的这幅描绘女性的作品,你们猜猜是哪一副?”,学生B:“我猜应该是徐悲鸿这一副”,学生C:“我更喜欢有多元材料的画面,你们猜猜看我喜欢的是哪一副画面?”,学生D:“我猜应该是克里姆特这一幅,因为他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的黄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式的交流,帮助学生运用感官、情绪、身体等去感受艺术作品。交谈型欣赏游戏的四大基石是:观看、思考、交流和提问。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去欣赏和感受作品中的乐趣,从而达到共感的目的。在交谈型欣赏游戏中,没有完全的标准的标准答案。作为教师,我们只需告诉孩子,答案并没有对错,我们只需表达我们对作品的真情实感。
(三)对比型欣赏游戏
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对比型欣赏游戏是建立在交谈型欣赏游戏的基础上。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并建立起自身的审美体系。同样以广东版义务教育美术系列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日新月异的现代美术》为例,教师在介绍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和毕加索的《三个乐师》时,可采用对比型的欣赏游戏作为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中微小的差异点,如在点线面的表现上,中西方的艺术家是如何去表达画面的。在人物的动态上,人物的表情上,人物的造型上,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手法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老师作为引导者,可采用小组竞赛制,比一比,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找的相同点最多。在游戏的推进中,当学生们遇到阻碍时,教师可适当地进行介入,帮助和引导学生用比较的观点去欣赏作品。对比型欣赏游戏操作起来较为方便,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比较的欢乐和轻松。
(四)综合型欣赏游戏
综合型欣赏游戏是一种重知识型的欣赏游戏活动。它欣赏的侧重点在于作品中的造型元素、构图方式、创作技法、主题表达、以及艺术家情感内涵等。综合型欣赏游戏对执教者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执教前需深入认识作品的资料,包括作品本身的相关信息、艺术家同一时期的创作作品类型、艺术家的创作经历等等。以欣赏北京天坛祈福殿为例,执教者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知识卡片发给学生,并借此引导学生,让学生做本节课的“小导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可以做一个串讲大比拼,看看哪一组的小导游讲解得最吸引人.此外,综合型欣赏游戏也可以通过创作的方式去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对局部特征进行临摹,并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地创作和改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教师在下课前将学生作品收集起来,集体欣赏讨论。
三、结束语
游戏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类型和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做到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既要蕴含美术学科性知识技能又要具备趣味性。通过游戏在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学生可进行观、品、赏、论等,还可以把所学知识进行推广和应用,并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领悟、探索、和创造能力。游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可有效地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仍还不够成熟系统化,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于伟伟.中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比对[D].辽宁师范大学,2009.
[2]薛向荣.美术欣赏教学的新探索[D].山東师范大学,2006.
[3]齐龙腾.从理论到实践——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Z1(1):123-125.
[4]王香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堂对话的案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5]刘花雨.浅谈美术教育中儿童审美情感的培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22):134-135.
[6]付宏.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5.
[7]瞿建芬,葛明贵.中小学创造心理教育的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3):461-462.
[8]程振辉.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 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2006:2.
[9]史英.美术欣赏教学的“天空”[J].新课程(综合版),2010(07):66-6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