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綱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叠衣服是小班孩子最应具备的生活技能,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叠衣服这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还能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叠衣服;自理能力
小班开学两个多月后,天气渐凉,孩子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我们要求孩子在户外活动后、午睡前将自己脱下的衣服叠整齐。有一次午睡前,乐乐和沐沐两人头靠在一起趴在床边,面前放着乐乐的外套,只见乐乐把衣服的两个袖子放在前面,将衣服团在一起,沐沐说:“不对不对,我会叠!”沐沐把衣服拽到自己跟前,把帽子叠到前面,把衣角向上拉,然后把两个衣袖放在外面,结果又散开了,乐乐说:“不是这样叠的。”刚要把衣服拿回来,沐沐把衣服按住说:“我真的会叠!”两个人投入地争执着……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自孩子入园以来,我们将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们能够积极地感知、体验、表达和创造,在生活中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本学期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幼儿学习叠衣服,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区域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小班孩子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同时,因年龄和生活环境不同,自理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整理衣服的经验各不相同。为更好地开展该活动,我们持续认真观察幼儿叠衣服能力发展现状;有的幼儿脱去外套,扔的东一件西一件;有的专注于玩衣服上的饰品;有的则把衣服塞成一团;有的只会求救;还有的干脆一动不动地坐在床上等待老师包办;有的幼儿则能较顺利、甚至熟练地叠衣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开设了各区域,主要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生活区的创设
生活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可以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蒙台梭利认为:“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代替、限制动作技能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生活区为幼儿创设真实、宽松、民主的生活场景,再现幼儿寻常生活的环境:放置了沙发、靠垫、电话;摆出小床、桌子;投放了像舀、倒、抓、夹、串等活动的材料,如:勺子和花生米、豆子、盘扣、衣服、系鞋带等,期待幼儿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不断提高动手尝试叠放衣服。在玩区域游戏时,可可来到了生活区的衣柜旁把衣服理平平铺在床上,后身向上放置,把右边的袖子向上折叠用手压平,左边袖子放在上面,又把衣服拆开,用手试图扣纽扣,扣了一会儿扣不上,说:“老师,我不会扣扣子。”在我的帮助下把纽扣扣好后,她把两只袖子放在前面,把底边对折,用手抚平,衣服叠好了。
(二)阅读区的投放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阅读区我们增添了一些关于生活主题的绘本,例如:很多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针对这一现象,通过绘本《我会穿衣服》,孩子们在阅读区自主扮演鸭妈妈、小鸭和小布熊一起做游戏,小雨当鸭妈妈,她拿了一个小布熊给小鸭图图示范:“首先我们要把衣服的方向摆正,然后把胳膊伸到袖子里面去,最后扣眼和扣子对齐并一个一个扣上口子。”几个人边看边嘀咕,大宇说:“老师,我也看会了,我来试试吧!”乐乐也跟着说:“这个很简单,我早就学会了,你们看我穿的对不对?”孩子们交流着、尝试着,无意间他们学会了穿衣服的好方法。
一日生活中,幼儿与真实的游戏材料互动,真实地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做些象征性、游戏性的模仿活动。整个过程中,幼儿利用游戏材料、绘本资源、同伴群体资源等持续探究叠衣服、穿衣服的方法,体验了生活自助自理的乐趣。
二、儿歌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叠衣服的兴趣
(一)儿歌的介入
根据小班幼儿特有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具有形象化、富有童趣的儿歌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小班社会《我会叠衣服》的活动中,我先将儿歌<叠衣服>:“小衣服 放放好,我来把你叠叠好。左右小门关一关,两只小手抱一抱。我们一起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叠好”这些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教授给孩子,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小贝边叠边说:“老师,我会叠衣服啦!”沐沐兴奋地说:“我不仅会念儿歌,我还会用正确的方法叠衣服呢!”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生动有趣的儿歌容易被孩子们所吸引和接受,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叠衣服是孩子们每天重复的工作,所以养成习惯需要孩子们始终如一的毅力。
(二)娃娃家的互动
游戏是培养孩子照顾自己能力的好方法,我们将一些枯燥乏味的自理活动内容融入于游戏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学习叠衣服的兴趣。娃娃家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我们在娃娃家投放了首饰、锅碗等材料,还拿掉了生活区和娃娃家的围栏,让孩子们在娃娃家照顾“宝宝”,孩子们会从生活区拿衣服给“宝宝”穿衣。在练习给“宝宝”穿衣服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动作生疏,会着急地说:“老师,快来帮帮我呀,我不会!”可有的孩子在一旁听到后会说:“我来教你吧!”孩子们还会给“宝宝”戴项链、煮饭菜、叠衣服等,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针对性地发展了小肌肉群动作,也触发了孩子潜意识里想要提高自理能力的欲望。
念儿歌、做游戏是小班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在说说唱唱中强化了自理意识,在和同伴叠衣服、穿衣服的游戏中,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小小比赛,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
(一)孩子们自发的比赛
在生活区投放了新材料后,衣柜边的人又多了。几个孩子围在生活区的衣柜前,小贝拿了一条裤子,涵涵拿了一件毛衣,他们把衣裤放在桌子上。小贝把裤子的两条腿叠在上面,“看我叠好了!”涵涵看了看自己的毛衣开衫说:“我也会!”听到声音的图图跑过来说:“我也要比赛!”他来到衣柜拿了一条裙子把下面对折上去说:“我赢了!”其他几个孩子也开始叠衣服,小贝叠完说:“我也赢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会叠衣服的孩子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对于不会叠衣服的小观众来说提高了尝试的愿望。
(二)教师组织的比赛
在观看了同伴们的叠衣服比赛后,孩子们对比赛叠衣服的欲望尤其高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我们组织了小班组幼儿的比赛活动,在比赛之前,主持的老师讲解了比赛的规则和方式,并进行了清晰明确的示范,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比赛正式开始,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专注的眼神、娴熟的动作,叠得可认真了!不一会儿,小金举手说:“老师,我叠好了。”“老师,我也叠好了!”孩子们的比赛声传得络绎不绝,同伴们的加油欢呼声也连连不断。最终,大部分孩子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多次叠衣服比赛,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很好地掌握独立快速折叠衣服的生活技巧,促进了他们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发展,培养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品质。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教师的适当指导
教师细致观察,正确解读幼儿在叠衣服过程中所反映的经验与水平,基于幼儿对叠衣服的兴趣及不同经验,树立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的意识,有意引导、分层实施,提供适宜幼儿的环境和探究材料,把握好幼儿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推动幼儿个别化的深度学习,让幼儿叠衣服的经验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如:瑶瑶在一开始练习叠衣服时,左右两扇小门总是对不齐、关不好,通过观察发现,瑶瑶是我们班上最小的孩子,一些动作发展不够完善。因此,在班里我就手把手地教她,还不断地鼓励她,“瑶瑶,你的小手越来越棒了!小衣服叠的真好。”一次又一次的认真练习,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指导,瑶瑶能够很好地掌握叠衣服的正确方法。
同时,我们以召开家长的形式向家长们介绍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谈谈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方法等。陈鹤琴先生提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我也把叠衣服的步骤图发至钉钉群,让家长们在家鼓励孩子不断巩固叠衣服的正确方法,希望家长和老师能积极合作,从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二)家长的默契配合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有的家长给我们反馈,在家为孩子设计了一张记录表,每天观察孩子叠衣服的情况,并把它记录下来。家长参与观察記录,是训练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我们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起点,加强利用家庭生活资源。把观察中收集到的观察记录内容、照片明确地与幼儿的学习结果相联系,并将记录与其他家长分享,为家长打开了解幼儿的一扇窗。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注重家园间的互动教育,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通过家园配合,共同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叠衣服的生活技能上更上一层楼。
孩子们学习叠衣服的一系列活动符合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长”的教育理念。通过儿歌、游戏、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掌握了叠衣服的生活技巧;也促进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自理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08.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