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环境;辽朝人;经济生活
生态环境的变化,既给辽代契丹人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又给他们造成了无尽的精神创痛。在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服务的同时,也要时刻做好自然灾害发生的预警预案。
一、“降水”对辽代农业的影响
从《辽史》所载内容窥知,当时“降水”对辽代农业影响颇大,其影响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层面,现就从降雨与降雪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扼要论述。
降雨对辽朝农业生产、生活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辽南京(今北京)受其影响最大。辽圣宗统和九年(991年),据《辽史》载:“六月丁亥,突厥来贡。是月,南京霖雨伤稼。”(辽圣宗)统和十一年(993年),同书又载:“秋七月己丑,桑乾、羊河溢居庸关西,害禾稼殆尽,奉圣、南京居民庐舍多垫溺者。”
适度降雨可以推动辽代农业的发展。据《辽史》载:“寿隆末,(萧文)知易州,……文始至,悉去旧弊,务农桑,……时大旱,百姓忧甚,文祷之辄雨。……会霪雨不止,文复随祷而霁(即转晴)。是岁,大熟。朝廷以文可大用,……高阳勒石颂之。”萧文的作为虽然有运气的因素存在,但不可否认适度降雨确使百姓获得丰收。
降雪、雹过量过猛对辽朝农业活动的正常运作造成了很大不便。大雪之灾致使辽朝境内部分地区出现牲畜大量死亡的现象,以致于当地畜牧经济出现衰退。
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使辽朝农业大发展
辽国地处中国北方,一年之内四季分明。如此鲜明的气候特点为辽国发展多样化农业经营模式提供了先天优势,进而孕育出了特殊的政治运作模式——辽朝的“四时捺钵”制度。
辽国境内部分地区土壤肥沃,遂辽朝政府采取多种鼓励政策,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多种经营。诸如开辟良田、畜养牲畜、取物于诸山等形式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于利用。
辽代人合理利用多种土地类型来增加可耕地面积,常见的形式有围河造田、城内开辟园圃等等。
三、蝗灾阻碍辽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蝗灾形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干旱的土壤、虫密度过大、气候变暖三种原因是十分常见的因素。
四、狂风骤起不利于辽朝畜牧业发展
辽朝境内冬冷夏热,年温差较大,狂风兴起,飞沙走石。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一年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气候较强。《辽史·陶苏斡传》记载:“陶苏斡谨愿,不妄交。……乾统(天祚皇帝年号)中,迁漠南马群太保,以大风伤草,马多死,鞭之三百,免官。”足见,狂风非人为所能控制,辽朝赖以生存的马匹大量死亡,不利于畜牧业发展。
五、严寒、地震威胁着辽朝百姓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由于辽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样的气候特点决定了辽朝境内冬天多生酷寒,天祚皇帝在天庆“三年(1113年)春正月……丙子,猎狗牙山,大寒,猎人多死。”不难看出,当年狗牙山的气温确实奇低,最终导致猎人惨冻致死悲剧的发生。此外,地震亦对辽南京(今北京)地区造成较大冲击,导致民房倒塌,对百姓生活造成不便。道宗大康二年(1076年),“十一月……南京地震,民舍多坏。”
六、结束语
生态环境对辽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今人要注意利用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使其充分的为农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助力。要做好地震、蝗灾发生的预警机制,将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降至最低。读史明理,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展望未来。
注释
瓯昆,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
参考文献
[1](元)脱脱.辽史[Z].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141.
[2](元)脱脱.辽史[Z].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143.
[3](元)脱脱.辽史[Z].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1461.
[4](元)脱脱.辽史[Z].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287.
[5](宋)叶隆礼.契丹国志[Z].契丹国初兴本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
[6](元)脱脱.辽史[Z].卷三十二.志第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373.
[7](元)脱脱.辽史[Z].卷三十三.志第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384.
[8](元)脱脱.辽史[Z].卷三十九.志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74:485.
[9](元)脱脱.辽史[Z].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267.
[10](元)脱脱.辽史[Z].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285.
[11](元)脱脱.辽史[Z].卷一百一.列传第三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1433.
[12](元)脱脱.辽史[Z].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327.
[13](元)脱脱.辽史[Z].卷二十三.本纪二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278.
作者简介
邢忠利(1987.11-),性别:男,职称: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哪方面工作:历史命题、历史教学、辽史研究,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