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父母怎样培养好孩子的健康心理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7145
卢莲花

  每次中考高考,总会出现有学生因考试压力而伤害自身的事件。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造成的。怎样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这是许多家长和老师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学过心理学,知道其中的很多问题却和孩子6岁以前的家庭心理抚养有关。心理抚养主要指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教育,以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为目标,对其未来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对0到6岁的孩子进行家庭心理抚养是每个家长都需要关注的。

  一、有了问题再去纠正?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有征兆了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爱跟自己说话,有的孩子偷拿家长的钱,还有的孩子每天玩电脑,甚至不爱上学,有的孩子则是父母说两句就离家出走……谈到上面几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孩子基本都在青春期。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在孩子6岁甚至小的时候就已经有征兆了,只不过家长没有重视。有一天我班有人告诉我,有个叫谢慕的孩子每天放学后请和他玩得好的同学的客,并且花钱都是几百。我感到纳闷钱哪来的,经过调查,原来他爸妈是开摩托车行,卖摩托车的。谢慕每天趁着爸妈不注意,从钱柜里拿的。爸妈因为忙于做生意,没去细管他,他小时候拿几元,变成现在拿几十到几百元了。他父母到现在才知此事。我告诉他父母要对孩子严加管教,更要随时注意把钱锁好,他需要钱时再给。但他父母说改掉他这个坏习惯好难哦。

  因此,如果孩子的不良习惯显现出了行为问题,这就说明他已经有了相当长的不良的过程,也就是说,孩子出现偷拿东西、沉迷游戏等并不是现在才形成的问题。家庭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现在所做的努力都会给后面减少很多麻烦,如果当初不努力,等发现孩子有问题再矫正的话,这个精力和代价是相当大的!

  二、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很多时候,孩子的表情、动作都带着父母的影子,因为6岁前,观念有一个特点——可以改变。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一个人是什么样,就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因此,在孩子6岁前,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很重要。我出生在农村,妈妈一直教育我们,一粒粮食一滴汗,要节俭不要浪费,做人要善良要有宽容之心。

  直到现在,这句话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比如我对卖菜的人,有时候他们亏我一点钱,我也不计较,因为他们生活不容易;对班里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爱,早餐多买一份给一些贫困的孩子。与同在工作中不要斤斤计较,宽容一些,这些观念都是早年父母给的。

  说到底,这是家风的问题,如何营造、塑造家风,落到实处其实就是怎么样把孩子教育好,除了身体上的教育,更要注重孩子在很小时候心理上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鲜活、更立体、更健康的人!有些家长因为上班总认为工作太忙,让老人带孩子?其实父母的陪伴更加重要。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你就错了,3岁以前的教育比3到18岁重要得多。因为3岁前是情感的抚养,情感抚养的多少会决定后面的很多东西。

  小孩子的话不用多回应?耐心一点,让孩子把话说完,作一个聆听者,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和聆听特别重要。很多父母知道,青春期是最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因此青春期陪伴特别重要,但其实,6岁之前多陪伴孩子、多聆听孩子也很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最亲最信赖的人。

  另外,情感培养还会决定孩子的语言和脾气,因为父母的行为无形之中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和一个不和睦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教过一个学生叫段子健,他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他一般不招惹别人,一旦人家招惹了他,他就会大吼大叫,甚至用牙齿咬别人。有一次中午回家吃饭,保安见他没带出入证不许他出去,他一怒之下把一个老师停在门卫室旁的一辆车踢扁了一个坑。喊他爸爸来处理此事,见面就是给孩子一耳光。后来他爷爷奶奶来了,爷爷就心疼孙子哭,奶奶就说立即陪多少钱,还说只怪那个不争气的崽,经常与老婆吵架,把老婆离了,这个孩子从小没娘。我现在才知道这个转过几所学校的孩子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爸爸的暴力教育让他不敢反抗,但在外遇到麻烦他就会像他爸爸一样用暴力去反抗。我通过找到他的妈妈,要他多接孩子到她那里去住一住,并且每次放学我和段子健边走边谈心,一直等到她妈妈来接。这样勉强地让他在我手上从四年级读到小学毕业,没惹过事。

  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用自己的态度、行为示范给孩子树立一种榜样,这些都是心理的抚养。很多家长恰恰把这个最关键的部分交给了别人,每个人的养法都不一样,别人的目的是不出问题、不受伤害、不走丢,但是怎么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强调什么,这是父母的责任。

  所以说,家长需要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要整天跟孩子吵架,调整好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三,在孩子6岁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很多父母会问,什么才算是“好的性格”,其实好的性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管怎么样,都始终如一。这是可以培养的,比如说,让孩子坐下来随便画,无论画成什么都表扬,甚至可以贴在墙上,但要有意地把画画的难度增强,一开始画十分钟,然后二十分钟,然后三十分钟,6岁前,让孩子能在桌前坐三十分钟就可以,这样他上学做作业就可以顺利完成。

  具体来说,在孩子6岁前,父母应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既要让孩子依恋自己,同时还要让他知道必须听父母的话,如果不听,父母就会生气,生气的后果很严重。这个“威”一般在孩子三岁上下树立起来。

  家长树立威信的过程,也就是给孩子定规矩的过程,难免会有孩子因为害怕父母的严厉而哭闹,当关上门独自教育孩子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不要骂,骂是不好的示范,孩子以后也可能会这样做;第二不要打;第三不要在这个时候蹲下来跟他讲道理,因为他在哭,这时候父母说的任何话,都会让孩子觉得这是在求他;第四不要走开,走开没有教育意义,因为孩子看不到父母的表情。

  除此之外,抑制任性、鼓励沟通、延迟满足、防止自私、防止脆弱也都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方法。

  总之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做到四不:不要宠溺要严厉,把寵溺适时地过度到有层次性的严格要求,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孩子提出不同的目标,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敢于对孩子说"不,多花时间陪孩子。不要在物质上多投资,要在感情上多投入。给孩子任何东西不如给孩子陪伴;不用暴力用感染力,当孩子犯错时不能轻则用恶语相向言语冷暴力,重则拳打脚踢都不是好的教育方法。自古以来,棍棒底下出人才。但现在时代不同了,而是智慧教育出人才了。总的来讲,有什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处处要身正为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要自身不断地去学习,改掉那些不良习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