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中基础的教育课程之一。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小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更能促进小学生大脑的快速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生园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以此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现,并针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教学;美术教育;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一、引言
小学生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不仅是小学生知识增长、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性格形成、良好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生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艺术教学,以此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美术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人类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能时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对小学生更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小学生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曾明确的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现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内涵和外延都是非常广泛的,会给人以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而在小学生教育过程中,将美术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教育手段,会表现出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1.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感官能力。在小学生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美术的学习中,需要小学生具有敏锐的视觉,并结合细致的观察,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因此可以说美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感官的艺术形式,通过美术教学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2.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记忆力是对人类智力及大脑发育程度的集中体现,具有良好记忆力的人大多是智力较高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只有左右两个半脑进行均衡的发展,人的智力才能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小学生教学中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美术中的动手能力能够全面刺激小学生的两个半脑,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
3.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手脑协调能力的提高是增强小学生反应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育,使小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4.有助于挖掘小学生的美术潜能。美术潜能是指在美术感知及美术创作能力方面潜在的能力。通过美术教育,教师会指导小学生进行自由的发挥和创作,从而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和美术的创作能力,实现挖掘小学美术潜能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1.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小学生阶段是小学生各项综合素质能力形成的阶段,而美術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艺术教育形式,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美术进行欣赏,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锻炼和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想象和理解,进行形象的描述,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赏析过程中,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同时也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进行合作、协作的能力。由此可见,通过美术教育能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2.通过美术教育,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不仅应使小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画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情感的激发,使小学生通过美术的教学,对美术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情感,从而更为全面的进行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3.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在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画画的技巧,自由的进行肢体动作的配合,这样不仅能使小学生在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过程中,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记忆,更提高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使小学生体会到美术的美感,促进美术感知力的提高。
4.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美术这种艺术形式,以其强烈的情感的感染力,能有效的净化小学生的心灵、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对其的艺术欣赏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因此,在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较强美感的美术教学内容,并引导小学生感知其中蕴含的情感美,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在小学生阶段的教学中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重视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并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教学优势,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情感感悟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此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为其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怿文.浅析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
[2]牛翰鼎,薛国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J].肇庆学院学报,2011(06).
[3]闫丽丽.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