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开展
化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操作同样重要,化学学科中的许多概念和化学反应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和验证,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既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够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在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新课改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化学实验操作进行不断改进与创新,以下就联系教学实践经验来浅要谈谈如何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
一、联系生活,开展家庭小实验
新课程标准在强调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倡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尝试以实验为载体的多种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展开对社会、生活中化学问题的钻研,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时空中去学习和体验化学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溶液的溶解和乳化现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两件家务事,第一,洗净自己的校服,尝试湿手抓洗衣粉的感觉;第二,帮助父母刷一次碗筷,之后仔细观察油渍发生的变化。第二天,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写出以下几点:①衣服上的污渍有哪些?②你用了什么方法去污?③刷碗和洗衣粉的原理是一样的么?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师生总结,学生明白了溶解和乳化的区别,知道了不同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知道了物质溶于水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二、在兴趣化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實施生活化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而这就需要教师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强化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快乐地参与化学实验。这样的方式充满着趣味性,比传统教师讲解模式的教学方式的效果要好很多。如:在讲解“碳酸盐”内容时,教师可收集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含有碳酸盐的一些物质,如岩石、鱼骨、鸡蛋壳等,把盐酸滴到这些物质当中,这时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在这些物质的表面会有气泡形成,由此便说明碳酸盐和盐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这种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清楚了解碳酸盐结构的构成与碳酸盐本身的化学性质,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进行实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各种化学知识。
三、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废气废液废渣的产生,而很多学校在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方面上都没有按照相应的要求来处理,一般都是直接排放出来。例如硫燃烧的实验,这个实验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其二是硫在纯氧中燃烧,这个化学燃烧实验为初中的基本实验且要求学生掌握,由教材的内容可知在进行这个实验时还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在实验装置尾部放置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集气瓶,因为二氧化硫可溶于水,因此便利用水来吸收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如果硫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会产生具有刺激性的气体二氧化硫,污染教学环境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在进行绿色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督促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绿色环保的认识。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实验以大化小
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会偶尔出现实验器材、空间短缺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环境的优势来自制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比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中,教师就可以将发生装置设置在注射器、点滴瓶和输液管中,然后用鸡蛋壳代替大理石、白醋替代稀盐酸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探究实验,同时这个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在家中进行探究,为学生的探究增加了很多“生活因素”有效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室里利用眼药水瓶来代替滴管,可以用小的矿泉水瓶作为反应容器,可以用墨水瓶代替酒精灯,只要教师、学生能够积极运用就可以充分解决在探究性实验中遇到的器材不够问题,实现随时随地都能够探究的目的。
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或者是实际条件不允许,教师可以将实验由繁化简由难到易。比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可以把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小、能与水反应以及能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的性质整合在一根小小的T型管中来完成验证,使实验化大为小。比如在“氧气的性质”探索实验中,利用红磷进行实验,其产生的气体和诸多因素都不利于环境和学生,教师就可以制作微型燃烧匙,利用青霉素瓶子作为发生反应装置,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节约了药品,也让学生同样可以直观感受到相关的实验现象,还降低了该实验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因素,并且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树立了节约资源、安全实验的意识。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育大改革的背景下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抓住改革的重点和新目标,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发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对于初中化学要积极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培养并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也符合青少年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戴雪晴.探究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3-15.
[2]林芝.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25):95.
作者简介
王海涵(1986.04—),女,汉族,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