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慧党建;视域;高校党建;理论;实践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大数据技术在现代工作中的运用。智慧党建理论及工作模式更加适合当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希望能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实现大数据的党建工作管理目标,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背景给智慧党建工作带来全新的工作思维,让高校的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员认识到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满足了高校党建工作向更好势头发展的目标。
1智慧党建内涵
大数据和互联网环境给各种各样的工作都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全面提升社会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科学运用互联网技术,应用智慧化技术与工作体系,能够满足未来社会长久、可持续发展需求。互联网环境和移动终端技术等为现代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当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获得了全新的思维和理念指导。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和问题,为了适应社会新局势发展需求,并对高校提出全新的要求和任务,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进步与发展。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能够满足现代化高校的党建工作需求,从学术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智慧党建的模式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虽然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分析存在局限性,但是对于未来的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党建的模式凭借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体系达成平台应用目标,能够更好的完成党建服务工作内容,通过数字化、线上化,流程化工作模式,整合大量数据信息,可以更为精准、动态掌握广大党员和基层需求,科学把握应对未来发展局势的策略,实现科学评价等目标。
2智慧党建特征
2.1多样化党建宣传
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比较枯燥,实际的工作模式相对单一和简单,不能够满足充分的宣传巩固走需求,而应用智慧党建的方式更适应当下社会环境和高校氛围,可以应用视频、微博、网页、微信和客户端等方式满足高校党建的宣传工作需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方案能够适应生动活泼展示需求,可以更好的帮助高校实现党建宣传工作目标,积极的宣传当的政策理念,向学生群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助于高校党建工作认识到自身意识和形态的主导位置,能够掌握自身话语权,积极传播正能量、唱响社会主旋律。通过科学宣传方案能够在高校环境内形成正面影响力,智慧型的党建宣传方式更适应学生生活,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理,满足学生喜好需求。学生可以凭借现代化的方式获得传统党建工作的理论和知识,让宣传工作更具魅力,并且呈现出针对性和有效性。智慧党建的宣传工作模式多种多样,并且能够渗透到学生内心当中,充分发挥其网路集成的功能和效果。
2.2智能化党员管理
智慧型的党建工作模式,能够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党员的信息,并且完成党费的收缴工作,还能够实现组织内部的关系转接,实现动态化的管理工作目标,让高校的党建工作在智能化、网络布局环境下实现便捷工作目标。与此同时,为了便于高校内部流动党员的活动需求,可以在构建智慧党建工作平台基础上,完成组织内部活动,满足党组织的生活需求。在大数据环境和云计算技术支持下,可以实时的掌握并在先提交相关信息,然后采取智能分析的方式获得高校内部各个院系的党建工作资料,实现动态的跟踪目标,然后可以达成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需求。在大数据的环境背景下应用云计算的技术能够更为全面的分析高校内党组织体系构建情况,并实现宏观的把控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重视强化高校内部党组织工作互动环节,可以让党员和党组织、党员与党员之间形成密切交流的关系,并且可以让党组织、党员与基层群众实现亲密交流和互动,进而提升高校党建管理工作成效。
2.3精准化党员服务
高校党建工作应当充分认识到智慧型服务工作模式的重要性与科学性,采取现代化技术方案实现优化管理工作目标。高校的党建工作开设官方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QQ群和微信群等平台,可以构建网络的党建体系,进而满足互联网的管理工作需求。高校内部各个院系和党组织能够通过不同的社交平台公布内部党建和宣传工作信息,可以在类似于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推送工作的动态信息、公告、通知、微党课,以及学习资料等。与此同时,构建网络宣传和学习平台还有助于接受基层群众监督,可以在智慧党建的平台中传播积极、健康的讯息,并且提升党员和干部的自律性。党建工作的体系对于党组织以及其内部的党员思想动态,学习信息等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价,针对网络内部存在的相关信息可以进行定向的收集,然后采取智能划分的方式实现逻辑关联等多维度的评价,然后针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为党组织和党务工作体系供给有效信息,以便于支持党建工作,这样有助于提升党组织对于党建工作决策的准确性,能提升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前瞻性。
2.4公开化党务工作
采取智慧化党建工作模式,能够让线上与线下实现工作结合,可以整合之前的党建工作资源,达成优化的统筹管理工作目标。智慧化的党建工作平台,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共用目标,能够满足现代化高校党建工作需求。高校党建工作坚持公开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础。这一原则坚持推行公开党务工作,构建党组织与党员、党员和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互动和沟通的平台,坚持发扬民主,坚持保障党员的民主权益,需要落实党员的知情、监督、选举权益,主要目的为更好的跳动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密切关注群众与党员之间的互动,回应群众的关注,以规范化、制度化模式推动党务工作公开,实现程序化党建工作目标。党员工作过程中需要得到群众和党组织的充分支持,应当认识到保障党员、群众,以及党组织各项权益的重要性,公开党务工作细节,可以更好的达成监督与评价党建工作质量的目标,并且能够推动党建工作向更为优化的方向发展。
3智慧党建下高校党建工作路径
互联网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通过互联网环境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满足了党建工作的全面覆盖需求。智慧党建的工作模式提升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更好的促进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配合智慧党建工作木事,可以更好的完善高校党建工作,让高校党建工作呈现出制度化、细节化,及组织化的特征。
3.1整合资源构建工作平台
整合党建网络资源可以实现构建工作平台的工作目标,首先需要强化顶层的设计,因为智慧党建工作体系非常复杂,应当进行科学的统筹和计划,才鞥能够实现从上到下的规划和布局工作需求,进而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其次,重视整合资源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工作功能,保证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并促进其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构建工作平台的基础上,高校内部各个组织、党员,以及群众都可以融入到智慧党建当中,在互联网环境实现互动和共享平台,更好满足高校党建工作目标。再者,科学实施规范化管理可以保证高校党建工作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为高校党建工作构建一道防火墙。云计算的技术能够分析大数据,可以提升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质量,提升整體党建工作水平。
3.2创新驱动强化平台功能
重视智慧党建工作模式,主要运营目的在于为高校党建工作助力,重视党员日常的管理、监督,以及考核评价等工作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及党员为高校群众实现服务。智慧党建模式提升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率,并且能够提升其平台服务的功能。首先,智慧党建的方式有助于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可以满足党建工作发展。重视基层的党建工作运行,能够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的服务工作质量,并且能够提升其治理工作能力。其次,重视建设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可以更好的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目标,培养高校内部党建工作队伍,促使队伍更具专业素养,能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兼具业务能力。再者,培养党建组织内部党员的大数据素养。让高校党组织内部党员能够树立大数据的思维,并且坚持数据说话和管理的意识,凭借大数据进行决策,满足创新发展的需求,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研发工作,尽可能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进而跟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引导,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3.3营造氛围培育特色文化
高校环境当中推广智慧党建工作模式,可以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党员成为党建工作的主导方,并且能够兓的参与党建工作成为党组织和宣传工作的主体,从单向转变为双向,甚至成为多向。智慧党建的理论从自发模式逐渐转变为实践工作模式中的自觉践行状态。重视打造智慧党建工作模式,树立了党建文化的体系,不仅仅强化了高校校园内的文化建设,还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氛围。重视党建宣传工作,积极的开展多样性的党主体活动,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能够在良好的智慧党建模式下实现优化高校党建工作目标。高校党建工作在智慧党建理念指导下能够全面执行数据化和信息化技术,能够保证每个细节都保存信息,承载责任意识,构建良好的高校党建工作保障体系。
4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目标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了解到,智慧党建理论及模式,就是在互联网的环境氛围当中实现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进而满足高校党建工作运行,让党建工作具备更为良好的理念、思维和方法。高校采取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的新技术,能够更好的整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更为智能化的管理和运营,也更好的为高校学生提供智能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齐勇.高校“智慧党建”信息平台建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Z1):112-115.
[2]魏佳宏.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智慧党建平台构建研究[J].智库时代,2019(25):18+21.
[3]赵雪.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功能定位和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1):48-50.
[4]邓晓,岳尧,贾彦峰.“1+1”高校“智慧党建”模式的实效性探究[J].新西部,2019(15):104+95.
[5]李金玲,刘胤,翟凤茹,秦红军,毋江波,褚岩鸿.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以“超星智慧党建平台”开展天津体育学院图书编辑党支部管理模式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18-20.
[6]朱美荣.生态化理念下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智慧党建平台构建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04):115-117.
[7]巫斌,董健.智慧党建与文化扶贫的融合——试论高校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6):259-260.
[8]白惠敏,纪甜,吕咪,赖喜琳,肖爱,莫绪鹏,彭青和.智慧党建结合VR技术建设高校党建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3(06):128-131.
[9]祁晓玉,肖德成,周学增,张敬杰.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智慧党建实践创新性研究[J].才智,2019(05):69.
[10]王希俊,吴亮,沈瑶.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智慧党建”的现实应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06):70-71.
作者简介
侯双霞(1978.09—),女,汉族,河南长垣人,艺术学硕士,副教授,从事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全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精品项目:《高校“智慧党建”系统构建研究》;商丘师范学院2020年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课题:《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号:CXLL20-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