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零件”拆卸与整体阅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6836
刘军

  一、引题

  某篇散文,甲老师的教,以分析为主,辅以阅读,主要抓住段意的认识、中心思想的归纳来完成教学任务;乙老师的教,以阅读为主,辅以赏析,主要抓住语言的朗读、揣摩、品味、诵咏、感悟、学习,达到提高语言感受和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你同意哪一种教法?理论依据是什么?请联系教学实践写一篇教学论文。

  二、论述

  引题中的甲、乙两位老师的教,就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反映在阅读教学中矛盾:前者重语言零件的拼装拆卸,后者重整体阅读。

  甲老师的教,以分析为主,重在教文中的生字、新词,发掘词语的“微言大义”,分析其中的语法、修辞现象,爱辨析鲁迅写杨二嫂“细脚伶仃的圆规”是比喻还是借代之类的问题,至于全文的意思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这类宏观的问题,则常常是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一背了之。整个教学是“目无全牛”,学生读完后,所获皆是些一鳞半爪的东西,全文被拆成一堆堆散乱的语言零件,至于整体说的什么,则很茫然,这的确没有达到读通读懂的目的。

  显然,甲老师的教,是不符合亲身体验的原则。

  现分析以下教例。

  《皇帝的新装》分角色朗读课

  每组的学生纷纷从课文中找出人物的言、行、心理作为根据,按自己的理解进行陈述。例如,皇帝性格奢侈、虚荣、虚伪、自私、愚蠢……语气应该用骄横、傲慢、洋洋得意、傻乎乎的、自以为聪明的;又如“旁白”的语气,既要像讲故事一样有声有色,又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其中抓住课文中皇帝“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与“转了转身,扭了扭腰”相比较,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色彩的差异,学生在“腰肢”的纤细感与插图中皇帝的肥胖形成的反差中感受滑稽可笑,体会作者(旁白)的嘲讽口吻。

  再次,抓住“天真”一词,引导学生从词典的本意与课文语境中的特定含义进行比较,体会孩子的心灵单纯、直率的,孩子爸爸的心态是担心、责备的。

  第二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朗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朗读同学并记下自己的评价。

  十多分钟的读前讨论,效果明显,尤其是担任老大臣角色的学生用苍龙嘶哑的语调来朗读,惟妙惟肖,赢得全班同学的掌声。

  在语感的琢磨中做出善与恶的价值判断,美与丑的审美鉴别,避免朗读的盲目性。而暂时没有承担角色朗读的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欣赏、评价,因此也成为朗读活动中的活动者。

  请研究以下教例。

  《向沙漠进军》的阅读

  教师认为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学生预习课文后能够一一地回答下列问题:“沙漠逞强施威的方式是什么?”“人类是怎么对付它的?”常规回答式教学缺乏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于是采用兩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绘制草图,并配以说明文字,再用口头报告,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目的在于适当增加问题难度,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钻研阅读,运用想象、推理,多数画出四幅图画:《游击作战图》《阵地战图》《防护林图》《植树种草固沙图》,但在辅以文字说明时遇到困难,最终在大家讨论、合作、老师巡视指导下,配图文字基本形成。例如,一个学生的《游击作战图》的文字:“狂风大起,沙粒飞扬,严重危害农业生产,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先头部队。”《植树种草固沙图》的文字:“沙丘上的草皮和灌木能够成活下来,沙漠就会退却,克制沙漠阵地战术。”这些作业图文并茂,准确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第二步,抓住题目中的“进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思考治理沙漠的积极办法。根据学生“引水入沙漠”的方案,要求学生结合《新疆地形图》解决“水从何来”“我国治沙前景”的问题。

  教学以图画为先导,课文的结构、内容以及说明文字的特征在学生的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被掌握。

  让我们再看下面课例。

  《最后一次讲演》——教师的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

  第一步,要求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学生把课文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记下来,老师课前收集学习的“问题”条子,逐一翻阅整理,针对学生兴趣中带倾向性、典型性的关注点实施教学。在整理中发现一位学生提出:“鲁迅先生说过,谩骂不是战斗,但闻一多先生讲演不就是谩骂吗?如无耻、卑鄙……”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仅有1人,但是关系到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评价,涉及议论材料与观点的联系,可算是要害问题。教师决定以此为课文教学的突破口。

  第二步,课堂教学。表扬学生对课文预习的认真,然后将最有诘难性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讲演里有没有谩骂?并列举理由”。提出问题的学生首先发言,用课文各段中共有6处骂“卑鄙、无耻”的地方为材料支撑自己“有谩骂”的观点。显然这一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认真阅读。在学生热烈地讨论争辩中,有的学生查阅字典从“谩骂是随便乱骂,没有根据的乱骂”入手否认闻一多先生是没有根据的谩骂。学生纷纷在课文中找出事实材料:特务暗杀李先生,又诬陷为共产党杀共产党,李先生被杀是因桃色事件,趁学生放假杀人搞白色恐怖,在悼念李先生的悲愤气氛中特务的嬉笑、喧闹……在学生的讨论中,明辨观点与材料的区别,理解了闻一多先生义愤填膺的原因,敬佩闻一多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的浩然正气。

  第三步,抓住课堂上学生鲜明的爱憎,激动热烈的情绪,进入带着闻一多先生的情感来朗读课文的阶段。

  课例中的教师设置的问题并不是课文中表层次或重现式的。因而学生对特定课文的阅读富有更为深层与广度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并没有以架空课文脱离知识为代价。

  由此可见,新课程中的阅读教学要保护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舍得放弃提问权,做引导学生质疑解难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三、结论

  引题中的甲老师的教,是一种“零件”拆卸教法,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此种教法应抛弃。乙老师的教,是整体阅读教法,以学生为主体,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种教法值得学习。

  (2019年1月于廉江中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