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学道德与法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6789
朱彤彤

  摘 ?要: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好奇;质疑;想象;创造

  习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何谓“创新”?创fan新意味着发展和超越,意味着打破常规。

  何谓“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具有权威性结论的挑战或否定,不同于常人、常规的思想或做法,科学的怀疑态度,善于质疑问难,丰富的想象力,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

  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发创新的火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激起好奇心,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同样的一个球,在这家超市卖60元,在另一家商场只卖40元;西瓜在夏天卖2元一斤,春节期间卖10元一斤……类似的现象你见过吗?有没有什么疑问?

  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换了一个医生看病,医生只说了一句话,他立刻精神抖擞感觉“好多了”,这是为什么呢?

  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來,接着通过点拨、讨论,使学生理解了商品价格与时节有关,与产品质量有关,与商家的经营方式有关;人的健康与心态有关等知识。

  教师提出思考性问题,拨动心弦,激起其认识的冲突,活跃思维,诱发探究动机,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鼓励质疑,培养思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教学中,我经常创设“辩论”情境,让孩子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生活场景:

  A许多人抢购衬衫,我也去买一件;B妈妈看到蔬菜便宜,多买了很多;C下雪天,爷爷肚子疼得直不起腰,不愿打车要坐公共汽车去医院;D妈妈不让孩子看话剧,说回家看电视是一样的。

  各人思考,这些做法是“节约”还是“浪费”?

  分别就每个话题开展“小小辩论会”,分为正方、反方陈述自己的理由。

  “许多人都去买,说明衬衫很划算,当然应该买一件,我认为是节约的表现。”

  “如果你家里已经有好几件衬衫了,多买一件,再便宜也是浪费啊!”

  “也许,这件衬衫是她早就想买的,今天正好打折,怎么说是浪费呢?”……

  在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中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双方都极力用具有说服性的资料和铿锵的语气,企图让对方信服或无法进行反驳,进而达到目的。“辩论赛”这种刺激思考的情境,激发了学生临场思维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讨论得出“如何合理消费”?

  1.根据家里实际需求,不盲目图便宜。

  2.在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也要花。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辩论的话题很多:“不锻炼身体也不差”的观点对不对?学生每天可不可以看电视?汽车污染日益加剧,汽车制造业该不该扩大?等等。

  三、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思维活动,发挥创新潜能。

  如《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有一课《我们有新玩法》,我鼓励学生把跳绳这一简单玩具变个花样玩,小组讨论后:把跳绳变换成呼啦圈,把两根绳子当作跳竹竿舞的竹竿,用绳子来玩“网小鱼”的游戏……各类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发散的思维,有了广度和深度,不知不觉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我趁热打铁,提示:不同的玩具,可以组合设计出一种新游戏,“我们一起来创造”。学生们发散思维,大胆想象,有了很多新的创意,包括:五张牌玩24点;运动转盘转呀转,选出项目来比赛;拍球——跳绳——打乒乓接力赛;餐巾纸桌面对抗赛;抽数字纸片比大小……

  啧啧称赞之余,我不由地感叹: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给你一些惊喜。在想象中,在思考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四、勇于实践,提升创造性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如:《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在认识各种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特点后,请帮助住南京的小明家人设计国庆节旅游线路:他们一家三口想去大连旅游。妈妈很想坐轮船,爸爸想节省交通的成本,小明想体验下坐飞机的感觉。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会如何设计他们的往返行程呢?

  一时间,各种路线方案出现了:讲究速度坐飞机来回的;为省钱坐轮船结果没时间游玩景点的;对比来回机票,哪个便宜买哪趟,另外一趟坐轮船……综合考虑每个人的愿望,每种交通工具的费用,时间的限制等,在讨论中,学生的创造性得到锻炼。

  再比如:学习了“安全记心上”的内容后,给小区、学校提建议,设计安全图标;学了“合理消费” 之后,模拟“20元零花钱合理花”……学生们在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练一练中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得以提升。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创造力提供足够的时空,努力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