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园新课程体系之中,区域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区域活动,可促进幼儿身心的全方位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笔者就针对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其主要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区域,适应其不同的兴趣需求,从而促进其身心、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然而,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不少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活动过于形式化,无法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等。鉴于此,教师必须提高对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视度,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真正目的,并加强对自身教育技巧的提升。
一、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主要作用
(一)区域活动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并促进其探索精神的培养
通过开展区域活动,观察每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并尽最大努力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材料,从而满足其探索与解决问题的需要。与此同时,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发掘每个幼儿的特长,并帮助幼儿积极总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这样就能促进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区域活动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潜力,提高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
不同的幼儿在发展特点与发展水平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一般是将幼儿的平均水平作为参考依据的,无法确保所有幼儿的需求都得到有效满足,但在区域活动之中,每个幼儿都拥有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便于其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场所。同时,幼儿和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教师可将主要精力放在指导与观察幼儿上,这就能便于其发现每个幼儿的特点与发展潜力。
(三)区域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的主动性
蒙台梭利提出幼儿具有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的本能,孩子们通过持续活动来提高自身在身体与思维上的独立性,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例如,幼儿在科学区中,通过亲自用磁铁靠近铁制品与其他物品,会发现磁铁只能对铁制品产生吸力,而无法对其他物品产生吸力,通过这一探索过程,幼儿不但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
二、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材料投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及时更新
区域活动的主要载体是操作材料,材料的投放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仅要满足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要确保幼儿探究成果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但是,当前不少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上都不够注重层次性、目的性,无法满足幼儿活动的实际需求。再加上区域材料收集整理本身比较烦琐,所以很多幼儿园都经常把材料一放就是三四个月,甚至整个学年都毫无变化,这就导致幼儿很快对活动材料失去兴趣,参与积极性也显著降低。
(二)区域设置缺乏合理性,区角利用率偏低
区角的设置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目前幼儿园在区角的设置与利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往往喜欢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区域设置,而没有考虑到这些区域是否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同时,一些幼儿园规定幼儿每周只能在区角玩各种玩具材料2~3次,这就导致区角资源很难得到充分利用。
三、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一)转变角色,全面发挥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协调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对幼儿的学习更多是直接的指导,而没有考虑到幼儿自身的年龄特征,只顾一味地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不能怎么做。幼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也是直接告诉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人,其需要尝试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操作与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幼儿也能探索到诸多以前从未发现的知识,并增强独面困难的勇气。作为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教给幼儿一些全新的方式方法,引导其形成新的思路,从而促进其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为幼儿创设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活动区
区域活动的设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应当根据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幼儿活动的有效进行与区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对其区域环境进行合理布置。对于语言区来说,可投放一些和主题相关的头饰、图书等,也可张贴一些趣味性的儿歌。对于美工区来说,除了投放一些常规的油画棒、水彩笔、橡皮泥等,还可投放一些手工代表作,同时,还应当设置一面专门张贴幼儿作品的展示墙,让幼儿把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画作或者其他作品粘贴在展示墙上。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区域活动,都必须结合活动区的层次性特征提供难度程度不同的材料,从而适应不同幼儿发展水平的需求。
(三)教师应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总结与评价工作
只有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观察和指导幼儿区域活动上的价值,教师应通过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思考布局是否合理、环境创设是否恰当、材料是否需要调整以及游戏过程中的介入行为是否适当等,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教师采用的区域活动评价形式最好以师生互动为主,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可适当增加幼儿在评价活动中的参与机会,并在幼儿评价中多设置一些活动。
综上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全面发展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在区域活动开展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材料投放过于盲目、区域设置缺乏合理性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在活动中的协调作用,为幼儿创设更具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并及时做好活动观察记录与反思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秀英.小区域大舞台,让幼儿快乐成长——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J].读与写,2019,16(8):234-235.
[2]姜勃.思考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区域个别化活动[J].科学咨询,2019,(14):156.
[3]李凤.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J].读与写,2019,16(36):2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