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积极倡导亲子共育,其是幼儿园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幼儿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使得教育活动无法有效开展。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亲子共育中小班幼儿参与度的提升策略,以期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效能。
关键词:亲子共育;小班幼儿;参与度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实施,教师与家长都普遍认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为高效的家园共育提供了良性的前提。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探索和总结出积极、合理、有效的家园共育互动策略势在必行。而幼儿在其中的参与度,正是有效亲子共育的重要表现。但家长、老师在家园、亲子共育时常常踩“坑”,倾情投入却适得其反。如何让亲子共育更有效的实行,让家园配合也做到以幼儿为本?笔者就自己在小班班本化实施过程中,就亲子共育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提炼经验,进而提高亲子共育的有效性和加强亲子共育时幼儿的参与度。
一、课程背景
班本化活动“玩具分享乐”是园本主题《我的幼儿园》进一步拓展并根据班级幼儿进行分析与调整而生成,活动由玩具交换、玩具集市和玩具漂流三个分支组成。从班本开展辐射到园级层面,集中开展时间为一周半,并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将后续的“玩具漂流”活动预设延续到学期末,票选出的“图形玩具”漂流到每个家庭2~3天。
在活动的设计、开展、延续中,家长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玩具交换到玩具漂流时,家庭间的交接、亲子间的互动,观察和记录,都需要家长高效且有质量的配合。在班本化活动开展中,笔者就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从家长和教师的角度,归纳亲子共育中幼儿参与度低的问题表现的两个方面。
二、问题的提出
1.家长理念偏差,剥夺幼儿参与的机会。主要表现为亲子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包办、代办,不征询孩子的意见。小班幼儿遇到亲子活动,基本都是父母直接包办,甚至有关亲子活动的内容,只有家长知晓,幼儿并不知晓,这样的亲子活动,只是家长参与,并不是亲子共同参与。
2.活动设计重活动结果轻幼儿参与。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考虑最终呈现的效果,忽略幼儿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小班幼儿,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亲子活动中容易依赖家长。教师设计的内容忽略幼儿最近发展区,导致幼儿缺少参与积极性,亲子活动变成家长的额外作业,增加家长的负担。
三、提升策略
(一)树立家长正确教育观,增加幼儿参与机会
1.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偏差是影响家园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家长课程、园本班本活动的介绍、家长会、个别约谈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到学校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用教师的专业性去帮助家长在亲子活动中更加关注幼儿的体验参与程度。
调整策略:
教师临时召开了关于“有效亲子共育”的小型讲座。就本班家长积极热情参与家园共育给予肯定,以及帮助家长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可参考的做法,如共同制定挑选闲置玩具时,幼儿依旧是主体,家长作为协助者,应听取幼儿的意见,与幼儿讨论玩具交换的意义,保证幼儿完全参与到交换玩具的整个过程等。
2.家园配合,共同建构课程。在正确的理解、了解学校课程的同时,多实践、多探索也是增进亲子活动高效的一种方式。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的建构中来,不仅能提高家长对班级活动的认可,也能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思考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
调整策略:
本班的“玩具分享乐”的活动也得到了园方支持,在环保理念“世界地球日”的亲子大活动中,“玩具集市”也作为其中一个分室活动在学校层面开展。得到了园级支持、教师引领、家长共同建构,使本班亲子共育有再次实践的机会,也为本班幼儿对班本活动的深入了解创造了机会。于是听取了孩子的心声,家长和教师共同设计了班本化的活动,并对照之前进行调整和再预设。
(二)将主动权交给幼儿,营造亲子间相互分享交流的环境氛围
1.关注幼儿最近发展区,增加幼儿参与权。教师在设计亲子互动时,应更多地关注过程,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如谈话活动,了解幼儿需求,寻找班本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等。
调整策略:
问题产生后,老师和孩子们紧急召开了谈话活动“怎么记住漂流时间呢?”了解到幼儿对于数字的不敏感,而图像更能帮助到他们的记忆。了解孩子的需求后,教师随即与幼儿共同调整,降低实施难度,制作了幼儿版“漂流日历”。此版日历,图像、数字结合,更为直观,方便幼儿解读记忆。
调整后,幼儿对漂流的兴趣增加,孩子关注漂流顺序,家長传递交换时间,使得沟通更平等、更高效。
2.将主动权交于幼儿,老师家长成为协助者。漂流的方式在教师、家长、幼儿的讨论中也有了变化,从家长和老师的对接,变成了孩子和孩子的对接,幼儿获得主动权,而老师和家长成为协助者。回家后漂流玩具的玩法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家长作为记录者将孩子的创意分享在班级群中。满满的仪式感让班本化的活动更有温度,而这温暖的漂流,还会在我们的班级一直进行下去……
笔者认为教师组织亲子活动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带给家长、幼儿用那些很刻板的活动形式,美观具有观赏性的活动结果,而在于通过活动给家长和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能够互相分享与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而孩子们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中获得了亲子活动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美玉,陈凌.论提高幼儿参与度的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策略[J].好家长,2018(13):33-34.
[2]肖梅英.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6(4):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