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四川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8105
摘 ?要:四川巴山大峡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当地土著居民独特的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土家族作为巴山大峡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居民,世世代代的生活适应巴山大峡谷的环境,显示其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进中土家族文化逐渐消失,如何保护、传承、延续土家族文化遗产显得极为紧要和紧迫。

  关键词: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四川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遗产特色鲜明资源丰富,折射出该区域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并且融入了当地民众的集体智慧和结晶,在四川乃至整个中国土家族历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四川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遗产资源

  巴山大峡谷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内,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交界处,是国家级的地质公园和四川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争创5A级景区的过程中。整个景区自然风景宜人,独有的喀斯特地貌为巴山大峡谷增添了神秘色彩,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古迹。景区内也是四川省唯一土家族聚集区,民族风情浓厚,除土家族通有的摆手舞、建筑文化中的吊脚楼木屋,还有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民族医药川东獐牙菜、土家族民间急救医药;别具一格的家具设计;以川东“余门拳”为代表的传统体育文化等。

  二、四川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四川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从古至今虽有一定的不同,但却是一脉相承相互连接,是文化的交流融合的结果。探究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适应现代经济和景区开发中遇到哪些问题,是为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找到途径形成建议的基础。

  (一)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

  1.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消逝

  尽管学者、政府部门都在呼吁对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但在实际中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仍然在不断的消逝。在开发景区的同时弥漫着现代气息,土家族文化在减弱和消逝,随着景区开发的加速和深入,土家族文化消失的速度也在加快。我们可以理解,不同时代肯定需要不同的文化诉求,但是对于传统的有利的我们也应该相应的保护和传承。我们熟悉的摆手舞、薅草锣鼓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东“余门拳”也得到研究和保护;但是独特的建筑、家具文化,如土家族吊脚楼却在逐渐的消亡;土家族民间急救医药几乎销声匿迹,这些都是土家族文化消逝的标志,值得我们注意和警醒。

  2.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困境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发生巨大的变化。乡镇人口逐渐迁入城市,原有的土家族文化越来越走向衰败,虽然现在巴山大峡谷旅游业冉冉升起,部分土家族文化得到保护,但是具体保护措施还需要继续改进,有一些“非理性”保護行为有待商榷,一定不能迎合现代文化和旅游文化的需要而丢弃或者随意更改土家族原有的文化。

  3.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传承乏力

  目前,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传承延续方面已经有各类尝试,如进入学校宣传、不定期开市展览、设立基金项目研究、传承人资金补助等,但是土家族文化在进行现代化转换、时代的延续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含对土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思想观念不重视以及对其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到位。

  (二)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是当地居民在艰苦条件下智慧的结晶,充分反映了老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和景区旅游开发的需要,保护和传承尤其重要。

  1.经济帮扶,文化持续发展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传统的文化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必然走向衰亡,必要的经济帮扶,才可使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拨付专款保护开发、对传承人进行经济奖励、设立基金项目进行研究等都是具体的经济帮扶措施。

  2.多样保护,文化走出困境

  针对无区位优势、吸引力不足、游客稀少的文化景观,在综合开发的基础上积极改善不足发挥自身优势,综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组合。文化保护不仅仅涉及对自然建筑景观的直接保护也是对社会景观的保护,采取多样保护和综合发开的手段,避免“非理性”保护思维,才可走出文化保护的困境。

  3.不同主体,筑文化传承

  完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是靠一物一人,而是在当地政府、人民群众、学术团体、文化机构等主体团结一致之下筑文化传承。传承人作为核心灵魂,要发挥引导作用;当地人民作为主力军,要激发他们对土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性;学术团体和文化机构深入挖掘土家族文化内涵,让其价值更加凸显;政府部门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使土家族文化在良性的循环中实现保护和开发。

  三、结束语

  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是当地农耕文明的符号代表,承载着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所有记忆,肩负着自身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任。在国家乡村振兴、文旅发展、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之下,既享受着政策所带来的各种利益,又受到外来文明和旅游开发不可避免的冲击,做好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才可更好的做到自身民族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然.景观人类学视角下土家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基于唐崖土司城址的实证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163-171.

  [2]覃雪芹.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的消解与重构[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04):31-34.

  [3]周兰.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的源流梳辨及传承与保护[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05):112-115.

  作者简介

  秦婷(1991—),女,四川资阳人,讲师,硕士,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四川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2018年一般项目“四川巴山大峡谷土家族文化和旅游现状及其保护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8DFWH-064)。EC19FABD-D5F9-49F3-993B-FCDC6CA3569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