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农村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转化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7959
摘 ?要:农村初中生存在学习困难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教师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找准产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转化这种现状,帮助农村学困生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努力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健康茁壮成长,成为于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转化策略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总会存在个别学困生,学生学习困难既是教师面对的普遍问题,又是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亟待解决。当务之急是对学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准脉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疗效显著的效果。以下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生接受的都是同等教育,大部分学生学习情况正常,仅有小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同样的教师和教学为何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由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造成,以下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学困生心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1.外部因素

  (1)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当前是信息时代,每天海量的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分,农村初中生尚处于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极易受不良社会风气所影响,价值取向发生偏移,觉得读再多的书也不如会挣钱重要,形成了爱慕虚荣,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对学习感觉厌烦,不愿付出努力。

  (2)来自学校的压力。由于学困生存在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差等现象,个别教师觉得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自己的教学业绩,对学困生区别对待,极易引发师生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学困生破罐子破摔,走向更为糟糕的境地。

  (3)来自家庭的影响。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缺失,有些学生虽然不是留守学生,但父母由于文化程度水平有限,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动辄呵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与家长对着干,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家庭经济条件不错,认为自己没读多少书也一样能挣大钱,对孩子过份娇惯,孩子爱不爱读书觉得无关紧要,在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下,学生不思上进,追求物质享受,形成了攀比、好面子的不良思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2.内部因素

  由于当今初中生大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平时全家围绕孩子一人转,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缺乏理想、受不得批评等性格缺点,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对学习更没有过高追求,存在着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

  3.学生自身因素

  学困生由于存在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等原因,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也过低,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缺乏自信,而同学对他们的疏远和敬而远之,更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方面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耿耿于怀,一方面又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眼光和评价,在这样的双重夹击下,心理上存在严重的挫败感,从而形成消极对待学习的态度。

  二、探讨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转化策略

  1.用心关爱学困生,用爱感化学困生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应对学困生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爱心和精力,放下教师的师道尊严,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感化他们、打动他们,不放弃不言败,从而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一片关怀,以及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而不是因为自己学习困难成绩差被老师另眼相看和不公平对待。当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心后,才会解开心结,敞开自己的心扉与教师交朋友。这样当他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教师求助。此外,教师还应对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中的表现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转化计划。总之,时时处处以教师的关爱去感染学困生,帮助和引领他们逐步脱困,走上学习的坦途。

  2.激励学困生重拾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学困生要想达到脱困的目的,首先要让他们重拾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才能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因此教师应激励他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以及对学习的畏难心理,而自卑和畏难心理的消除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迅速见效的,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去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发动班级优秀学生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让其感受到来自教师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3]。当学困生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时,教师应能及时发现、适时赞扬和鼓励,让其感受到成功的自豪,从而重拾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为了自己今后的更好发展,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从而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继而产生学习的动力,積极克服各种负面心理,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取得不断的进步。

  3.建立良好的家校互通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学习仅仅依赖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得到来自学生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教师应主动与学困生家长建立家校合作互通的关系,双方就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在家表现等情况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双方的反馈及交流,及时发现学困生思想上的变化、心理上的障碍、学习上的困难,以便教师开具对应的处方,对症治疗。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时机,向家长宣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也可让优秀学生家长讲述育儿心得,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取经。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学困生脱困。

  综上所述,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值得关注的群体,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包容心,帮助他们早日脱困回归正常的学习状态,而这一转化不是一踯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杨慎锋,张美娟,王蓓,牛艳丽.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20(04):200.

  [2]覃云周.基于分层教学的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32.

  [3]马汝菊,高云鹏.浅析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34+37.

  作者简介

  农世杰(1972—),男,壮族,广西德保,大专,一级教师,初中历史教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