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化学教材中丰富的插图很多涉及抽象内容的形象表达、具体化学操作的规范演示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资源,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插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要求,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从“成绩至上”走向“核心素养”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科领域中具体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教育给予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科学态度素养、学会学习素养、责任担当素养、实践创新素养。化学核心素养也成为化学课程标准、学业考试标准、评价标准等的重要依据。现行苏教版化学教材中,插图占了教材大量的篇幅,几乎涉及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细节,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我们化学老师所面临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以苏教版必修1化学教材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利用肖像图,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为让学生接受化学科学发展历史的教育,教材中刊印了很多位科学家的肖像图如: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在学习这块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内容及观看科学家肖像,同时用生动、励志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的生平及献身科学的精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科学研究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和执着的精神。
2利用生产生活相关插图,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科技生产和生活的插图,教师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例如,教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时,通过P89图4-1“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及通过让学生对图4-2“酸雨造成的危害”等图片的观察,了解人类活动是破坏大自然的主要“元凶”,从而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节能意识和增强环保责任感。
3利用工业流程图,树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教材中有许多物质工业制法的流程图,例如:矿物质铝的提取、催化氧化法制硝酸、高炉炼铁等等。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可能实地考察学习,通过这些插图可以让学生相对较直观了解这些物质的工业流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树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目的。
例如,教学《镁的提取及应用》时,利用P55图1-20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的提取镁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就了解到:①该工业流程分哪几步进行;②每一步的操作的作用;③通过工业流程的学习掌握了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及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等等。
4利用图表插图,提升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在教材中有很多信息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使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也利于学生对图表数据等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以及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提升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气体摩尔体积》时,先利用P11表1-4让学生按要求计算出1mol物质的体积,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数据的特点,最后发现只要状态是气态的物质1mol的体积几乎相等,1mo液体或固体l的体积并不相等且比1mol气体的体积小很多,这样为相同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近似相等这一结论和讨论物质体积决定因素奠定了很好的铺垫
5利用实验图类插图(包括实验装置图、操作示意图等),提升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实验配有插图,必修1中这类插图就近20多幅,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省去了烦琐、枯燥的文字说明,使学生能地迅速、准确地获取图片中的信息,进而能正确操作其实验过程及每一步操作的目的,突出体现教材中“实验探究”“科学探索”的目的。针对插图的这一功能,在教学中,老师利用其能直观、形象说明问题的特点,让学生“看图说话”,面对教材插图,要先让学生简述图片内要表达的信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然后由老师示范实验操作过程,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掌握所要学的知识,最后才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或得出正确评价。这样可以让插图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讲授P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时,利用P24图1-20设计如下教学流程:研读教材,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其过程,然后由学生下达指令教师在讲台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和分析图片信息后,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深刻理解和进一步思考。这样,将本来枯燥无味的教学变成一节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实验探究课。老师在让学生观察一个或一组插图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深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再如教学P98图4-14《喷泉实验》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的插图,作如下设计:①思考氨气与水能形成喷泉的原因;②该喷泉能成功的实验操作关键是什么?③其他气体和溶液用该装置是否也能形成喷泉?④如果不用滴管,能否用其他方法启动喷泉?⑤与生活中喷水池中的喷泉原理一样吗?如果不同,有什么区别?通过老师的逐步引导这样的插图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
6利用微觀与原理模拟图, 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教材中有大量与化学原理和化学概念有关的微观和原理模拟插图,将微观现象进行宏观化,有利于学生对较难的原理或概念的较直观地理解与掌握,减少了学生可能存在的模糊观念与相异构想,同时提高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有利于学生完整化学概念和化学思维的形成,使化学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插图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长龙.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09):41-47.
[2]杜爱慧.物理教材括图的分类与运用策略探讨[J].中学物理,2010(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