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储备多数都是来源于其在课堂中聆听老师的正确讲解,这一点直接影响涉及了一个孩子的课堂学习工作效率和实际学习成绩,而唯一支撑影响孩子们的非智力教育因素就是在老师课堂上的正确倾听。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认为应该通过趣味课堂教学,让广大孩子真正感到课堂学习并不枯燥,从而不断提高广大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广大低年级学生们的专注力与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幼小教育衔接;培养独立倾听习惯
一、为什么幼小衔接时期要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六岁左右的孩子大都比较贪玩,其中,极大多数的孩子不是很善于独立倾听,反而很贪玩。这个年级的小朋友大多是以自己为中心,喜欢听人说,但不是太喜欢倾听别人。而且在步入我们小学年级后,孩子们将要每天坐在教室中安静的倾听在老师台上讲课并记录重要内容,而这个过程长达四十分钟。在前三个月左右的课程学习中,许多孩子还无法从都是玩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挣脱出来,从而变得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贪玩、吵闹、上课吃东西等现象,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厌学症的心理。那么,在面对孩子的这类行为时,老师就要注意,要耐心地培养好对学生们的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让学生们每天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安静的倾听聆听老师大声讲课。
二、要与学生建立一个无代沟的关系
对于学生们来说,只有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爱戴与崇敬一个教师,认真地听、学老师讲的知识。由于他们爱戴老师,所以在老师讲课时,学生们不会发自内心地对老师产生抵触感。所以,低年级的教师应熟练掌握低年级教育中的心理学,抓住小朋友们的特殊心理,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书的制定,拉近与学生们的心理距离,让学生面对老师时不会有一种距离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
除此以外,老师们的各种言行举止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尤为重要。例如:在小学上课时,老师曾邀请我和同学们一起来练习回答一个问题,但是发现同学们在回答时出错了。此时,班上的各位同学们很有可能会哈哈大笑。那么这时候,老师们应该要让各位同学不要笑,并让他下次继续努力,让他尽量做到每次都能够把课上的问题答对,并肯定这位答错同学的应答的勇气。
三、将课堂要求明确告知学生
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有一明确规定:每次上课时学生们要认真安静听讲,在任课老师每次讲课时还要做到双手必须平放在桌上,腰杆必须挺直,眼睛注视着任课老师或者看黑板,及时认真做好预习工作,上课要认真听讲,及时做好复习工作。
四、用对方法
老师应在课堂上将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细化,语文的生字词和课文能够由任课老师带读;数学任课老师能够将题目讲的细一点,将为什么要这么解细细地说。教师在课堂上面还应注意加强与本班学生的沟通互动,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到学习中,感受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喜欢上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们可以在每节班的课程学习结束后,用课上剩余的几分钟时间请个别学生详细叙述一下关于本课程的内容,然后为每个学生分析纠正叙述错误的地方。这样既能充分培养低年级学生们的倾听习惯,又充分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方法两全其美。
五、对孩子们进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如果低年级学生在课上写作业时说:老师,我不想写作业了,我想回家吃东西,想要玩具,一天都坐着太累了。老师们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告诉学生,写作业其实是为了鞏固学过的知识。这样,就能够把学过的东西记得更牢。好好学习,可以体会到更多开心的事,可以玩更好玩的玩具。不好好学习的话,就吃不到好吃的了。有了这些作为孩子们学习路上的一份动力,孩子就能够更加用心,更加认真地学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