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8591
孙琳琳

  摘 ?要:习惯是成功的前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贻害非浅。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地理;培养;习惯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生活必修课程。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国情,省情,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时代,科技教育兴国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地理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这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地理学科愈来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理是一门重要文化知识,不管是不是地理学家,任何一个公民都应该学习地理,掌握一些必要的地理知识。中国人不能不知道中国的地理情况,中国人不能不了解中国的历史。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結合地理学科的学习,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要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呢?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有些同学认为学习地理困难,他们有这种感想有地理本身知识学习深度问题,也有学生对地理认识及社会对地理的认识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形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特别是高中地理的考试都有重要作用。而中学地理所涉及的图我们不妨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区域图,另一类是其他地理图(包括原理图、数据统计图、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等)。

  四、研究的方法、途径

  1.课前预习。课前的预习不只是阅读一篇课文,而是对该章节要讲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七上第一章第一节,这一节内容比较多而且逻辑性很强,所以需要借助图让学生找到规律,自己总结得出的结论更加记忆深刻。比如再讲八上地域这一节课的时候由于记忆的内容很多,学生容易存在记忆混淆或者记忆不清的情况,所以需要借助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这样在识记位置和简称的过程中才会更加方便而且能很快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听课环节。在讲每节新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听老教师的新课,通过预习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听课时就按照这个知识框架来获取知识,并把老教师讲解、补充的一些内容记录下来,即做好笔记,将老教师的课堂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

  3.自学过程。自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的倡导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大量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而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习惯课前预习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能充分发挥起主体性。从而从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预习时先估计老师将会讲多少内容的新课,再对这些内容认真地看一遍或者多遍,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熟悉新课程的内容大意。要边看书、边想,想想新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与旧知识有关?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再查看有关的参考书,把尚未弄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到上课时听老师讲,并在老师指导下来解决。在整个活动中其重点应放在发现问题,理解和思考问题上。对于预习过程中所产生疑问。带着已有的问题和知识结构进入课堂,在课堂活动中,老师通过最基本的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小组的共同学习,解决自己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主动的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课堂才是学生生命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方能形成兴趣,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浓郁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必须革除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陈腐做法,杜绝“满堂问”的差课现象,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创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参与的课堂结构,教师以引导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享受生命快乐。

  4.课后练习。该环节是对上课效果的检测,也是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所以适当练习是必须也是重要的。当你发现课后练习不能很好地解决时,说明对课堂知识还有理解不到位或漏掉了部分重要的知识,这时即使去补充其效果也是很好的。

  5.课后复习。在每堂课的内容中,一定有一些是识记性的知识,有一些是理解性的知识,无论哪类知识,都需要记忆。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如果不记得公式,一些题是无法解的。

  五、对象和范围

  针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在学生进八年级复习阶段,做的练习多,因而在一过程中,对所做练习进行思考、归纳,特别是对错题进行分析、并作一定的记录,这是保证效率的一个重要步骤。

  六、步骤、进度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

  七、成果的形成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八、课题研究完成到的程度

  老师要换位思考,体谅学生: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习惯的养成也有个过程。静下来想一想,孩子的现有水平有时真得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期望的水平,过分的强压和管束也许会达到适得其反的结果。不管是鼓励多了还是严厉多了,孩子都会疲了,所以和孩子之间一定要把好这个度,引导孩子自觉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