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现代网络技术;医学物理学;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是课程考核设计的总体要求。对于本校医学物理课程而言,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考核评价模式已经实施好些年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物理课程原有考核评价体系不足
(一)形成性评价的不足
1.评价项目及占比不合理。在新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实施之前,评价项目主要包含考勤(20%)、小测验(20%)、实验(30%)、讨论式教学(10%)、论文(10%)、课堂表现(10%)六个部分,共占30%。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网络技术教学方式逐步得到应用,原来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已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并且存在部分评价项目占比不合理现象,比如考勤和讨论式教学占比稍高,小测验占比则相对较低。
2.学生评价主体参与度不够。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让学校领导、教学督导、教师和学生等多主体参与能增强评价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但能真正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中去的只有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形成性评价的各个项目中,不管是出卷改卷还是课堂表现等基本上都是教师评学生,缺乏真正的学生自评与互评,较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3.评价结果失真。由于大班(学生人数100左右)上课,导致部分形成性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失真。比如在进行课堂小测验时,由于任课教师不可能像期末考试一样把座位排开进行测验,导致学生相互抄袭答案现象比较严重,这对于学习认真会做的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对于抄袭的同学来说,测验成绩好并不能代表其学习态度好、学习投入程度高或学习效果好。再比如在课堂表现评价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上课次数有限(10次),而教师一般是根据学生上课的表现情况主要为认真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及次数对学生进行这部分的评价。由于每次课老师提的问题数量非常有限,导致每次课虽然很多同学在认真听课但却只有极少数同学有机会回答问题。以上这些现象都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4.评价过程烦琐费力。形成性评价项目多,学生人数也多,而任课教师不但要完成备课、上课等日常教学工作,还需要额外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每个学生形成性评价的各项工作,教师因工作量太大而疲于应付,导致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各项评价工作,很容易造成形成性评价流于形式。
(二)终结性评价的不足
本校期末考试实行机考已经多年,大大降低了教师阅卷评卷的工作强度。对于像医学物理学这样的课程来说,考查知识运用能力的题型一般为计算与综合分析题,这类题型一般需要运用物理公式加以计算或分析。对于学生而言,上机敲字简单但输入公式却非常吃力,因此这类题型在机考中被迫改为只考查结果不考查过程的题型出现:比如选择或填空题,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不足。
二、基于现代网络技术背景下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资源,以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物理学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从形成性评价到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探讨该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改革问题。
(一)形成性评价的改革
1.增加评价项目及占比优化。在新的评价项目中,增加了现代网络教学如翻转课堂的评价项目,考虑到该教学模式只是初试阶段并没有大面积铺开使用,因此所设置的占比不能太高。另外考勤和课堂表现部分对于大班来讲非常不好把握,讨论式教学及论文次数非常有限,都应适度调低其占比。新的形成性评价项目包括考勤(15%)、小测验(30%)、实验(30%)、讨论式教学(5%)、论文(5%)、课堂表现(5%)、翻转课堂(10%)考核成绩,共占40%。
2.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由于班级人数多,不可能也没必要针对每次课做一次自评或互评,我们采取每半个学期即学期中和学期末各进行一次的方式进行。学生自评就是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据评价标准对号入座。学生互评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学号分10人一组,依据评价标准,小组同伴之间进行评价。
3.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针对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失真的小测验和课堂表现评价项目,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障其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为了保障小测验的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采取的措施有:①缩减测试时间和次数,时间越短抄袭答案的几率越小,这就要求测试题目不宜出的过多过难,尽量做到“简而精”;②针对每次测验,任课教师可以多准备几套不同的试卷,座位隔列发放。为了保障课堂表现的评价结果的有效性,采取的措施有:③提问回答时采取学生自主和教师随机抽人两种方式,尽可能做到每个人都有机会;④降低其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占比。
4.简化评价过程。为了减轻教师工作量,也为了评价不流于形式,制定新的评价方案及评价标准时考虑要简单、易行,方便实施,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保障评价公平公正。比如考勤,由于医学物理课程理论学时少而学习内容多,加之班级人数多,如果按学号从前往后全班进行至少需要五分钟的时间,很多时候非常耽误上课,因此没有必要每次课全班进行考勤,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如果时间充裕就全班考勤,时间不足不考勤或随机抽查一部分即可,由于是随机进行,并不存在规律,自然会给想投机的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终结性评价的改革
针对期末考试常用题型,其中选择、填空、判断、简答及案例分析等学生在机上容易操作的题型放在机房进行线上考核。而把注重解题过程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计算题放在教室进行纸质考试。
终结性评价的这一改革措施,不但大大减轻了教师期末阅卷的强度,同时也比较客观公平地兼顾考查了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实施意义
(一)对于学生
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该方式比较新颖,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学生课堂参与度也得到了大大提升,突出了在学生课堂学习和交流活動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充分理解评价的标准,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同时也了解了与他人的差距,让他们意识到同伴合作及学习他人的重要性。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取别人的“长”来补自己的“短”,树立“我也能行”的信心。
(二)对于教师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体”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另外对于教学任务本来就很繁重的教师来说,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教师因评价而带来的诸多额外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
参考文献
[1]项炬.现阶段形成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以“医学物理学”课程为例[J].神州,2019(03).
[2]曹金静,孙德刚.基于互联网的翻转课堂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应用及其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02).
作者简介
唐燕妮(1980—),女,湖南永州人,讲师,硕士,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物理与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
基金来源: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18CGD07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