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建议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8583
扶鑫 张千玥

  摘 ?要:从武汉蔓延开来的新冠肺炎严重影响了大众的身心健康,处在抗击病毒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大众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简要论述了疫情给这两大群体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心理干预

  新型冠状病毒仍在人群中传播,疫情未能彻底控制下来。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疫战”,作为一个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感染的病患带去身体上的病痛折磨,也给一线医护工作人员、以及普通民众带来心理上的健康问题。大家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相似,轻则情绪躁动不安;重则产生抑郁、孤僻甚至在疫情控制之后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清晰地全面地认识,正视心理变化,再自我或者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心理干预,防止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恶化,这对于疫情流行期间身心健康的保证十分关键。

  一、医护人员心理问题及干预建议

  (一)医护人员心理问题

  1.心理应激。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可能产生的应激情绪包括易怒、易激动、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高于平时数倍的工作强度,加之医疗资源的匮乏,加剧焦灼不安的情绪;未达标的防护措施增加感染病毒的担忧;与亲人分离产生不安的心理等。进入隔离病区工作3天以上的护士焦虑心理更明显。

  2.过劳。长时间的救治工作会使医护人员身心疲俱,短期内无法缓解可能会引起愤怒或是懈怠的消极情绪,面对众多病患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

  3.精神崩溃。长时间应激的情绪加上身心疲俱可能会造成精神崩溃,表现为大哭、摔东西、性情暴躁以及暴力倾向。

  (二)干预建议

  近日,杭州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研究表明,护士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需要心理干预。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医护人員更易感染病毒,也不利于救治工作的进行。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情绪很关键。

  1.健康饮食。

  2.合理作息。实行轮岗轮休制度,保证睡眠时间。

  3.寻求社会支持。和同事相互支持鼓励、不指责,有利于工作的进行;和亲人朋友保持联系。

  4.保持开朗的心情,自我及时调适,以下有几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1)“蝴蝶拥抱”。将双手在胸前交叉,放在锁骨下方,像蝴蝶一般依次扇动双手,闭上眼深呼吸,关注身体的感受,直至身心感到平静。

  (2)“身体着陆”。用温水洗手或是握紧拳头后松开,感受手指的触感,注重身体和环境的变化,快速地从负面情绪的漩涡中回归。

  二、大众心理问题及干预建议

  (一)大众心理问题

  1.孤独、压抑心理。大多数人久居家中,缺乏体育运动和社交娱乐活动,会感到孤单、抑郁;而有武汉旅居史或是病原体接触史的人会有疑虑不安的情绪。身居异乡的湖北人可能遭到排挤和不公正待遇,造成心理问题。

  2.焦虑情绪与疑病。对于疫情的过度关心、有关科学知识不够了解、轻信谣言易产生恐惧。恐惧心理出现时,不能自我控制,严重时还伴有烦躁不安、焦虑、呼吸急促、头昏、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生理症状。

  在焦虑中,“疑病”症状包括过分关注自己是否患病,因疑病而盲目就医会占用宝贵稀缺的医疗资源,同时增加感染几率。

  过度焦虑可能产生更加激烈的应激反应,称为“惊恐发作”,有强烈恐惧伴随心悸、发汗、呼吸急促等,但不会引起心脏问题,也不会带来生命危险。

  3.同情疲劳。在疫情爆发的短时间内,由于接触大量不幸信息后,容易产生压力、冷漠、疲劳的心理状态,即同情疲劳,共情的情绪化体验过后产生厌烦,又因此产生自责情绪。

  (二)干预建议

  对于各种不良的情绪,我们应该主动进行干预从而改善自己的心态。当我们长时间处于焦虑、恐惧、暴躁、懊悔的情绪中,机体的免疫力也会下降,从而身心健康都受到威胁。

  1.调整适应特殊时期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饮食注重全面而营养;进行适量体育活动。

  2.转移注意力,积极调节心态。做有意义的事情,寻求满足感和成就感,使自己保持较为轻松、愉悦的心情。

  3.通过呼吸练习与理性分析缓解焦虑症状。通过平缓呼吸法进行焦虑缓解的练习;通过自我对话,分析引发焦虑的原因,关注可以解决的问题,排除并非实际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相关政策制度应对措施。

  4.适度隔离信息与采取自我关怀。当疫情信息超负荷时,主动隔离部分信息,仅保留一个可靠信息源,缓解自身压力;同时通过自我关怀、换位思考关照自我情绪,恢复后才能更好地给他人关怀。

  5.寻求帮助。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向亲人、朋友倾诉,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向社会寻求帮助。积极的情绪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机体免疫力,更好地抵抗疾病。

  总之,面对这场抗击病毒的战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相信国家、相信医务人员,不传谣不造谣,自我照顾,与身边人彼此关怀;作为社会爱心团体,尽量给予一线工作者们物质上的支持,对于病人以及特殊群体的心理进行关怀;国家政府加强执行政策的执行力度。整个社会形成一个信任、友爱和众志成城的心理气势,其将成为战胜此次新冠病毒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国秋,汪永光,王义强.灾难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精神病学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489-494.

  [2]汪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护理与心理干预[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3]金宁宁.突发事件时实施群体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4]张文慧,李儿,邓丽萍,等.杭州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iankang定点医院 护士的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J].健康研究,2020,4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