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体育教学中“度”的把握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8920
杨桂芳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感觉课堂难以驾驭,很难把握好“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教学中的“度”,就是一种教学尺度,讲究适中。能否把握好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度”,不仅关系和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整个教学的整体效果。那么,体育课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好教学的“度”呢?

  一、教师的“风度”影响课堂教学

  教师的风度、仪表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的外在行为是树立在学生面前的直接榜样,教师的个体形象,包括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服装打扮,几乎在学生的心灵中终身储存,甚至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特征。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外部特征比内外品质对其影响更大,而心灵美只是通过行为美才能体现出来。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五大三粗”成了从事一切体育工作者的外在特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成为其全面的形象概括。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使自己的高尚品质——在个人生活与集体生活中光明磊落、心地善良、诚实正直等与外在表现和谐统一,慎重的对待自己的举止、言谈、作风和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才能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优雅的风度、仪表去教育影响学生。

  二、正确适度,“自主学习”不误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自觉的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够乐于研究,想学、要学。老师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练习的时间必须充足。可是不少教师只在形式上做文章,只“放”不“收”,将“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这样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加入体育游戏的教学,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它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在活动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既有获胜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强烈再参与欲望。体育游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但体育教学中游戏安排过多或安排不当,忽略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讲解和训练,喧宾夺主,把体育课上成了游戏娱乐课或“放羊课”,那就适得其反,失去体育课的魅力了。

  三、课堂调控适时适度,过犹不及

  体育课授课时,教师的眼睛要密切注视学生。一来可以给学生输入一些情感信息,用眼睛说话,让学生在细微之处产生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教师所讲内容一定要精心设计、合理剪裁,内容要“精”。讲解速度要快慢适中、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就是在讲解时速度太快,学生往往对所学知识匆匆而过,无法静思默想。讲解时速度太慢,结构松弛,则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也减少了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样,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也要把握住速度,动作太快,学生往往看不清。脑海中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会产生模糊动作;动作太慢了,打破了动作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使学生动作结构上难以掌握,不利于展示动作的优美性,造成动作脱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从学生的目光、表情和态度中透射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據学生的不同反应来判断自己的教学情况,调节教学内容,控制教学速度,调整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达到课堂最优化效果。

  四、体育课提问的“广度”“角度”“跨度”调动思维决定效果

  1.角度决定效果。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而且要有启发性。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更佳。例如,在学习排球正面传球时,我先不讲动作要领,只向学生提出迎球时要蹬地、伸膝、伸臂,从脸前上方迎球。然后让学生亲自体会迎球时的手型。在亲身体会后,学生基本能对这个问题做出正面的回答。这时老师可以把学生的回答加以整理,概括一下动作要领。“当手触球时十指应自然张开成半球状,手腕稍后仰,用拇指内侧,食指全部,中指二三指节触球后下部,拇指相对呈一字型。”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既觉得的新颖,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扎实的掌握了排球正面传球的动作要领。

  2.广度扩大视野。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既要统筹考虑一定的难度和坡度,还应该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设置的问题应该让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后可以回答出来。很显然,问题越简单,则接触的广度愈大。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增加问题的广度,设置问题,既要侧重整体,又要注意细节分析,不断扩大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

  3.跨度调动思维。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跨度。既要紧扣教学内容的核心,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这样的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跨度。如果问题设置的跨度太小,无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则由于学生不可能想起许多相关知识而难以作答。所以问题的设置应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

  总之,在教学中把握节奏变化,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变“怕练”,为爱练,多练,不但易于获得知识,掌握要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也会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得享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