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乐思的兴趣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8120
沙克明

  ◆摘? 要:数学在所有科学中起着基础作用。由于数学是抽象的,所以小学生在学习中想要完全领悟数学知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快乐,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小学数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乐思的兴趣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乐思兴趣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无法在课堂上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思维和理解能力也无法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应该舍弃传统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乐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时,应该注意课前、课中与课后的结合。在课前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做课前导入,小学生对故事有着很强烈的兴趣,生动的情节会让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里,所以这是最好的引入方式。教师在选择故事时,应该将故事与本节课的知识相融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的好奇心,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时,教师就可以用故事引入:“同学们,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图形王国,你们想不想见见王国里的朋友呢?”在一个小故事的引导下,学生对图形的兴趣也逐渐增强,注意力也集中到课堂上了。教师在讲解不同的图形时,可以根据故事来讲解,将故事中的角色与图形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根据教具,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他们的思维被带入到课堂中,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激发了乐于思考的兴趣,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乐思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之后,就进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做到科学的合理安排时间,并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究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舍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带领学生体验课堂,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出示正方体、球体等几何教具,通过让学生亲自触摸这些几何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正方体无法移动,而球体会滚动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找到答案,能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此时也会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并根据几何体的特点积极举例生活中相似的物体,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善于思考和乐于思考的兴趣,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了知识与快乐。

  三、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乐思兴趣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用性的作用,很多理论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直接要求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太生硬。若小学教师一味的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会觉得数学知识难以理解,也无法在学习中获得学习兴趣与乐思的兴趣。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难懂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课本上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难懂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乐思的兴趣。在之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多从教材中找出与生活相结合的点,有效降低教材的难度,让学生在生活中乐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课后回家计算家中鞋盒子或纸箱子的面积,通过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深刻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是其六面总和。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就会自己制作一些模型,自主的进行计算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從数学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中,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乐思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乐思兴趣

  信息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很多小学普及,它成为了当前所使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使传统教学方式黯然失色,它使传统课堂上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鲜明直观,使数学知识的难度大幅度降低,通过音频、图片和视频等展示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同时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乐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在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前、课中与课后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乐思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与实际生活中自主发现数学的奥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在观察与思考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乐思的兴趣[J].中华少年,2018(29):76-76.

  [2]张德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乐思巧思善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03):52-53.

  [3]刘天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14(25):106-106.

  [4]张利.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09(10):87-8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