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学语文教学差异性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8348
刘雅超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手段,运用差异性教学模式,使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可以得到巩固与提升。本文旨在对中学语文教育阶段的差异教学的具体应用加以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所有帮助。

  ◆关键词:中学语文;差异教学;探究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具有均衡性,能够统一安排和推进教学活动,但这是不可能存在的。学生受到语文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等关键因素的影响,相互之间会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如果不加以重视与解决就会出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差异性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差异性教学指的是在班集体的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得到较为充分发展的教学。所以在中学语文教育阶段,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能力,制定有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

  一、制定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与保障,所以差异性教学首先应体现在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上。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认知习惯科学地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面对班级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于中等生的教学目标;顾及优等生的学习要求,要适度提升他们学习目标设计的难度,确保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维持高水平的思维探索状态;而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水平,要适度降低教学目标制定的标准,着重加强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保护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基础差的学生只需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语,理出文章的脉络;中等学生要把握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好的学生则需进一步理解思考: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实际意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进步。在这样的目标基础上开展整个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采取有差异性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顾学生的兴趣特长、粗暴地侵占学生的个体活动时空、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就会导致迟钝的学生跟不上,聪明的学生不满足,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承认学生存在着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员参与的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在上课时,可以给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即兴演讲,也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谈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针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前进行三分钟的口头作文、即兴演讲、有感而发等,也可以采取分层法,把学生分成几种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同时加强课内协调与课外辅导,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三、实施有差异性的教学过程

  (一)在课堂提问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到各个学习层面的学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制定难度等级不同的问题,提高各个层面尤其是学困生的参与程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学困生自读的机会,让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给他们自由发言的机会,使得他们主动表现问题。尊重学困生的意见,在他们多提疑问的过程中适当点拨指导,让他们能够有所感思,有所收获。关注学困生的需要,让他们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给他们鼓舞和肯定,让他们带着激情主动融入课堂。关注中等生的语言表达,鼓励他们各抒己见,让他们在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认知感悟中找到更多的策略方法,组织中等生运用同伴交流、小组讨论、竞争辩论的方式,可引导他们就各自的感悟大胆提出见解,给他们更多博采众长的机会,让他们在彼此借鉴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要点。优等生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引导,多从学生想知的方面去引导他们进行发展,让他们在主动创意的过程中增强感知,更利于激活他们的内在动力与潜能,多给他们鼓舞和肯定,让他们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深化理解,定能使得语文教学富有旺盛的生命活力。

  (二)在分组合作方面

  教师应在学习小组成员的分配上,注重差异性的体现,在每个小组中要均衡的安排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经过这样的组合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优势互补,用语文水平较高的优等生的严谨思维及良好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语文水平较低的后进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来实现结对扶助的目的,对学生共同进步这一任务的完成是很有利的。

  (三)在作业设计方面

  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设计的练习和作业题一般可按问题难易程度和设计问题的多少,可分为基本题、能力提高题、综合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对那些基础好的学生,设计一些能力提高题、综合题让他们解决,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而又丰富的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他们具有明显的激励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因材施教、差异性地对待各层面的学生,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环节,合理地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身心发展差异。教师只要紧抓教学活动的基点,对症下药,在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時就可以事半功倍,不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促进了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智慧.论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性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7).

  [2]刘小星.差异性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语文天地,2019(08).

  [3]孙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兼顾差异性[J].考试周刊,2018(61).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教学过程差异研究》,立项编号2018XB0088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