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大数据的角度开始着眼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
◆关键词:智慧校园;职业教育;大数据
一、政策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要求各职业院校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工业制造2025”计划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
二、国内现状
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知名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建设进行长期、充分的调研发现,目前高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信息支撑平台建设的基础较好,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业务系统建设完备,数据基础较好;第二类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完成,建设了部分核心业务系统,但业务系统的数据获取困难,数据没有实现集中共享,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第三类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有一定的信息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建设也不完备。
目前一部分学院已经启动了教学诊改工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资金投入没有保障,诊改基本采用简单的填报和报表生成系统,以应对教学诊改检查为主要目的。
2.原有业务系统存在的数据割裂、数据孤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数据无法共享,数据标准没有统一,无法完全基于大数据进行诊改分析、评估及状态监控,未达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撑诊改,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的目的。
3.部分学校有通过完善的顶层设计来建设、完善现有信息系统,从而达到全面支撑诊改,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竞争力的目的设想,但是缺乏具体落地的思路和方法,没有找到真正具备实力的企业牵头来协调和支撑系统的整合。
三、建设目标
根据学院在全国职校的定位和发展要求以及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总体设想是智慧校园建设与教学诊改两手抓,同步建设。通过与国内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在完善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同时,建设统一数据中心,打通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完成数据集成和数据治理,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彻底解决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以“数据”为中心,建设全要素、网络化、数字化、全覆盖、且具有较强预警功能的教学诊改系统,提升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系统割裂、信息孤岛、数据标准不统一、运维难等问题,为学院实现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巩固和提升学院在高职院校的标杆地位。
(一)完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完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就是要学校把握好五个“度”:一是要根据社会服务面向,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实现办学定位与服务面向契合,提高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二是要不断适应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和技术新需求,借力行业指导,建立需求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对接,提高学校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和对办学定位的支撑度。三是要根据岗位(群)技能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基于岗位(群)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基于培养规格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基于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群)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群)需求的吻合度。四是要紧扣实际工作中的技能点(模块)及要求,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内理论学习与企业顶岗实践对接,提高学生、社会、用人单位、政府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五是要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优化教学条件与资源配置,实现教材教辅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接,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接,提高师资队伍、教学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涵盖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指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职业院校的办学情况,使学校能够全面、实时掌握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信息,是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运行基础。职业院校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一是要建立一种大数据价值观,在面对数据指标缺陷时,从疲于应付、迎评达标的填报动机转向主动采集、诊断改进的价值取向;二是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数据应用制度,尊重投入与产出效能的数据分析,客观评价学院、专业的办学状态和人才培养水平;三是要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数据管理队伍,在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要求基础上,结合本校信息化建设实际,优化数据结构和完善平台功能,实现源头采集,做好数据的整理、分析、挖掘,构建完善的质量预警机制,尽早消除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
(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根本方向。质量文化是由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及道德层面组成的金字塔,是在学校长期办学实践中,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普遍认同,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化的群体质量意识、质量方针、质量目標、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方法、质量奖惩制度等。也就是说,学校全体成员都要树立质量意识,认同学校的质量价值观,“时时、处处、事事”都为质量负责。“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只有全体教职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建立自己的质量标准,才能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内部的质量管理机制,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