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智慧产业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5552
丁春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在产业发展结构、发展理念、发展动力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发展智慧产业抢抓建设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发挥后发优势,配置全球智慧,助力创新创业,发展智慧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内生化、发展水平高端化、发展结构合理化,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智慧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在工业4.0、创新2.0战略目标的驱动下,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实施创新创业驱动战略和“高水平引进来”战略,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化和智慧资源的全球化,通過发展智慧产业,实现产业转型。

  一、智慧产业的发展现状

  智慧产业发展所依赖的是人的智慧,更加突出了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呈现出了与依靠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等资源禀赋发展模式不同的独特发展模式。

  智慧产业的概念及特征:智慧产业是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而兴起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也不是一种单一的产业形态,而是产业发展的一种更高层次,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智慧化产业和产业智慧化。一方面智慧化产业是指主要运用智慧资源,进行研发、创造新的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品或服务,如教育类产业、创意类产业;另一方面智慧产业是指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融合在传统生产运营的全过程,使传统生产运营模式呈现出智慧化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智慧产业的发展,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至智慧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制定了相关的评估指标体系,用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知识密集产业雇佣人数占比、人均专利数、自主创业率、新企业注册数等指标对智慧产业进行评价。

  中国的武汉、南京、深圳、上海、宁波等经济发达、高校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智慧产业发展指标体系,一般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规模、研发投入、信息通讯技术渗透情况等四个一级指标、二十三个二级指标来衡量智慧产业发展情况,有的放矢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力争占领下一个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二、智慧产业与创新创业协同发展

  智慧型企业需要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产生、发展壮大,相反传统的巨头在智慧型企业发展上都具有先天劣势,如微软、苹果、脸书,以及国内的BAT等企业都是从创新型的小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的,而IBM、诺基亚等曾经的巨头并没有在新一轮的智慧产业发展中有太好的表现、甚至走向了没落。因此、智慧产业的发展首先就需要有大量的创新能力、创业型企业出现,然后在市场发展中进一步成长、壮大。智慧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智慧型服务业的发展,又能显著提高整个地区的服务水平,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可见,智慧产业与创新创业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一)实施“双创”战略,助推智慧产业的发展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首先从总量上增加创新型小微型企业的数量。其次,要结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现代信息科技、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引导创新创业围绕发展智慧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建设智慧园区、提升智慧服务水平等方面发展,将“双创”战略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有目的的发展智慧产业、提升区域内智慧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状况。第三,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智慧产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突破,也需要现代化、智慧化的管理理念与商业模式与之相匹配。

  (二)发展智慧产业、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助推创新创业

  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方位、智慧化的过程。首先,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就需要将智慧产业融入到传统产业的全过程,从采购到生产、销售;从日常管理到企业组织架构等都需要智慧产业的无缝链接,任何一个数据链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智慧解决方案的失败。在这整个过程中,有大量的创新创业的机会需要专业化的企业提供智慧性的解决方案,也就提供了大量创新创业的机会,因此,发展产业集群,是发展智慧产业,推动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其次,大量原创类创新创意型企业,看似独立存在,其实也是根据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痛点。这些智慧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区域发展的痛点,提供更好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如智慧化公交,也提升了整个地区的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创新创业的大环境。第三,智慧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机构相结合,可显著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水平,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面向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的,比如电子政务、各类创意园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都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使得服务更加智能化、高端化、效率也更高。

  智慧产业是以人为核心,以现代信息科技为先导、以智慧城市为载体、以创新创业为内生动力源,逐步发展的产业体系。探索智慧产业的发展路径要在顶层设计、构建宽松、自由、开放的环境,吸引人才创新创业,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基础逐步发展。通过创新制度建设,完善智慧产业发展制度体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创新智慧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战略,实施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1]赵勇.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地[J].理科学进展.

  [2]季琳.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智慧产业培植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24.

  [3]三琳.智慧城市,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的新基点[N].人民邮电,2015-3-12(006).

  [4]王喜文.工业4.0让智慧城市成为智能社会的载体[J].行业资讯,2016,7.

  [5]翁翘.值得借鉴的不同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J].情报探索,2013,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