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擂响清晨的战鼓——谈谈中学语文早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7022
朱再斌

  

  ◆摘 ?要:早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积累手段,更是学生一天学习的热身。长期坚持对于形成宝贵的语感十分关键。早读应以朗读为主,要有适当的学习强度,开展要有计划,对于各年级尤其是九年级早读要分别对待。

  ◆关键词:早读;计划;积累;语感;强度;中考

  鲁迅先生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绘了自己儿时读书的情景,(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我们常常赞叹老一辈文学家的语言功底,也常常疑问,为什么像杨振宁、华罗庚、竺可桢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也能写出那么精美的文字。其实分析他们的经历,可以得出结论,优美的语言功底无不得益于他们早年对经典诗文的诵读与积累。早读是传统文人每天必做的头一件功课,这种传统学习形式,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至今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手段。所谓饱读诗书,博闻强识,都离不开诵读,离不开积累,“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样的观点已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早读功能强大,它是一个有效的积累手段,而积累的并不止于诗文篇章,还有宝贵的语感。同时,作为一种活泼的学习形式,早读也是学生一天学习活动的热身,是清晨的一阵催人奋进的战鼓,着实不可轻视。

  但在实践中,早读的开展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计划,内容安排过于随意,技巧训练放任自流。毫无疑问,早读若只是信手翻书,则必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生往往会产生对早读的厌倦情绪,甚至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标意识的坏习惯。二是以上课代早读。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毕业班。多上课是希望学生多得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早读在增进理解,生成语感,鼓舞士气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如果不通过充分朗读达到对课文整体上的把握,而是一味的分析字句涵义、语法修辞,势必会湮没了文章的整体意味与情感思想。三是一味要求齐读。许多学校把早读纳入了班级评分考核,一些班主任老师称各自为阵显得乱,因此不准学生自由朗读,必须整齐划一,这无疑影响了早读的实际效果。四是一味默读。默读实属课堂教学的训练任务,早读还是应该以朗读为主,因为朗读是一个眼、脑、口、耳协调活动的过程,是把躺着的文字用声音立起来,读音承载着思想感情,朗读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朗读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语音节律间的深层意蕴,受到更直接更强烈的感染。鉴于以上的几种现象,我想借此刊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拟订周详的早读计划

  没有计划就意味着无序、低效。简单、可操作应该是这个早读计划的基本要求,这个计划应体现总体性与阶段性两个特点。“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课标”对此还作了两点提示,“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问题的把握。”下面的表格是我根据“课标”,在学生小学六年的学习基础上制订的初中三年的早读计划。

  [年级 上学期目标 下学期目标 总目标 七年级 口齿清楚,读准音节、读准停顿。 (含上)读准重音、读准句调。 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年级 (含上)熟练掌握正确地朗读音节、停顿、重音句调。 (含上)有较快的语速、灵活连贯而不停滞。 九年级 (含上)准确体现文章整体的感情基调。 (含上)精确体现语段、语句的内在意蕴与情感。 ]

  学期阶段性计划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制订,原则是每单元重点朗读1~2篇课文,确保读熟、读精。早读内容应包括三方面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朗读篇目+当天的授课篇目+古诗文。选择早读重点篇目的标准一是叙事性强,二是描写性强,三是说理性强。所选篇目具备以上一点即可,但必须至少具備这三者之一,不可随意选择或平均用力。以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各单元我所选的重点篇目: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论语》十二章,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诫子书》,第五单元《猫》,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

  每一单元2~3周,以所选择的重点篇目为主开展早读,辅以其他非重点篇目。课本中选编的文言篇目尤其是“课标”规定的61篇必读古诗文,也应该作为早读的一个重点内容。

  自由朗读,读出声来

  我们不反对齐读,我们只是反对一味的齐读。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在保持齐读形式上,影响对所读内容的即时理解,效果自然打折扣,所以我们倡导“各自为阵”,自由朗读。

  “朗读”之“朗”即“大声清晰的”,朗读有助于规范语汇的音、形、义。默读的阅读效率高,也可以作为早读的一种形式,但它取代不了朗读,大声朗读,口、眼、耳并用,强烈刺激大脑皮层,有助于形成深刻的记忆。大声朗读,还有助于形成规范的语感。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可是现实中,我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开口朗读。经调查,主要原因是不感兴趣,另外还有能力不够,读不好或怕读错的原因,于是干脆只默读。我们鼓励所有孩子放下心理包袱放声朗读的同时,务必要先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而培养兴趣就要借助朗读艺术作品,借助这些声音艺术作品感染学生情绪,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笔者清晰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老师拎着录音机进教室,录音磁带播放的多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或著名演员的朗读作品。播音艺术家夏青、方明、林如、虹芸、雅坤……演员孙道临、达式常……配音演员毕克、乔榛、丁建华……这些才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可以说真正领我进入语文世界的主要是他们,而不完全是我的语文老师,而这又影响我走上语文教师这条道路。这些老艺术家早已退休或已经作古,但好在他们的朗读录音现在在网络上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些录音资料也往往恰是那些诸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经典篇目。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播放,让学生听读欣赏,跟读模仿,模仿吐字归音,语速节奏,语气声情等等,在这种声情并茂的演练中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有这些正确引领,便可以逐渐树立学生朗读信心,有了信心就能逐渐克服张口难的问题。

  学生早读的学习强度

  早读时间短,一般为20分钟,要想求得早读的高效,就必须保证早读的学习强度。而这种强度又必须适度恰当,我们坚决反对松松垮垮式的早读,同时也不赞成强度过大的早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大致是15~20分钟,因此,早读这20分钟非常值得精心统筹,安排得当,则受益无穷。我们应确保早读任务明确、不复杂,内容有趣、不枯燥。从诗文朗读背诵,到跟着名家朗读模仿,进而甩开拐杖自由朗读,有个由浅入深的用力梯度。老师按周计划布置早读任务,明确要求学生读书不但要用心,而且要用力。朗读的声音不能太小,速度不能太慢,瞄准目标,全力以赴。这样,早读的效率,内容密度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

  人的精神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学生投入接下来的课堂学习,而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也必将影响接下去的学习效果。我们都有一种印象,早晨或午睡起床后总是或多或少会有些慵懒乏力、意志消沉,表现为不想动不想开口。而一场体育锻炼之后,我们往往又会情绪高涨。生物学的解释是:适当运动下交感神经兴奋,人处于应激状态,促进了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肾上激素让人振奋,而多巴胺是一种传导神经细胞脉冲电流的物质,它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的信息让人感觉愉快、兴奋。这给我们以启发,因为强度适当的朗读其实也是一种体能的运动,所以他完全可以起到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的作用,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另外学生通过高效、大容量的早读获得的学习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一整天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可贵的学习状态。

  九年级早读应体现中考特点

  从朗读的三年规划来看,九年级应该是早读学习目标的大收官、大总结的最后阶段,应重在对有深度的古诗文、现代文朗读艺术的探究。但中考也是九年级不可回避的大事,因此九年级早读应兼顾朗读训练与服务中考的宗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應施行一些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比如,在早读内容的选择上,要从直接服务于中考的古诗文默写和中考作文出发。前者以“课标”规定的61篇为主,明确要求学生对这61篇每一周都要实在地巩固至少一遍。后者是指在巩固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辅以一些琅琅上口的现代文篇目,主要目的是为巩固之前已初步形成的语感,以助学生在中考时能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另外,老师还应该根据时下的社会热点,精选一些文质俱佳的时文,投放到学生的早读中去,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作为一种写作素材积累下来,做到有备无患。

  坚决反对以上课代替早读,更反对其他学科侵占神圣的早读阵地。首先,语文老师自己应先树立正确的早读观,深刻认识早读的作用与价值,力避目光短浅,力避唯上课提质量的观点。而对于那些一心想要侵占我们语文早读的其他老师,我们要婉言劝阻直至诉诸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切实维护语文早读阵地的神圣不可侵犯。

  各位语文同仁,早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学一块不可丢失的重要阵地,守好这块阵地,必将能为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胜利提供有力的保障,让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擂响清晨进军的战鼓,奋勇前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