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一般来说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规范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好的班级文化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在良好班级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之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管理经验,探讨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对学生行为习惯予以规范。比如说制度文化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发挥出规范作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班级制度文化借助于制定完善的行为规章制度来对学生带来影响,让学生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养成良好习惯。班级文化的建设依靠于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成长必须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进行约束,因此制度文化属于班级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哪些事情应当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其次,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能够发挥出有效的导向作用。班级的发展要求班内学生能够真正团结起来,班级精神文化对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等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教师借助于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来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班级整体目标中,同时让精神文化对学生的理想、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带来积极影响,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最后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对学生学习带来积极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应当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而形成的,通过班级文化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和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小学生更容易慢慢形成拼搏进取、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在无形中对他们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构建民主化的班级制度
为确保班干部能够帮助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们选择每月、每学期为时间点,组织全班学生通过民主投票的办法来选举新的班委成员,每学年投票选出最佳班干部。学生在进行投票时直接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主体意识进一步凸显,在民主管理的氛围下,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乐趣,认识到班级管理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如此一来才会重视和珍惜选举成果,也更愿意服从班干部的管理,主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民主化的班级制度有助于小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班委成员和班规都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下诞生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指引,确保学生制定出的班规能够符合班级管理实际情况,同时还应当对选举出的班干部实施监督考核。
(二)营造良好班级物质环境
在班级物质环境的建设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可以体验到很大的乐趣,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说班级环境的布置,应当结合一定的主题来进行,要求学生根据某一主题对班内环境进行设计,也能够得到道德精神上的熏陶和影响。比如说我们为引导学生形成与培养自强的人格,要求班内同学根据“自强”的主题来进行物质环境建设,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负责班级的不同区域,要求各个小组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场景布置与设计。由此看到了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配置,有的小组将自己家中关于自强的书籍带到班里,建设了班级图书角;有的小组设计了自强为主题的黑板报;有的小组在班级墙上张贴了自强不息的名人名言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有效的完成了班级环境的创设,同时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自强。
(三)组织多元化的班级活动
对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而言,必须要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综合素质能力。比如我们在组织进行“建设温馨班级,展示团队风采”的主题活动中,将班级装点成学生的温馨的家,把团队精神融入到活动的各个阶段中去,营造特色班级文化,促进班级整体凝聚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我们还将班内学生进行分组,在各个小组之间组织开展文明小组评选活动,各个小组之间良性竞争,争当先进,坚持以每一次活动为契机,让小学生们在快乐开心的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让先进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借助于班级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说在母亲节、重阳节时邀请妈妈、爷爷奶奶到学校中,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幸福跟着走”的亲子活动,让小学生为长辈做一件小事或者写一封感谢信,从而将感恩教育融入到班级活动中来;又比如在开展“手机是一把双刃剑”的主题辩论会中,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让他们认识到手机不但是重要的联系工具,也可以用于学习和查找资料,但不能够沉迷于玩耍手机而耽误学习;同时在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的知识讲座之后,上台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和收获,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小学生树立了安全意识。另外还应当建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开展家长大讲堂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来,从而创设良好的家校关系,提升班级文化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来说,教师必须要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让班级文化变成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各种策略来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引领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燕鸿,林美徽.小学阶段主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9(03):29-30.
[2]夏美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242-24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