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8018
姚金媛

  ◆摘 要:计算能力作为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的重点内容。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侧重计算的学科,或者说计算贯穿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始终。强化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以及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知识灌输式数学教学模式,或者重复性进行计算练习的授课方式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知识的兴趣,无法有效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变革计算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激发计算兴趣,培养计算耐心

  小学数学中涉及到的计算问题一般都是由抽象的运算符号和一系列数字所构成,计算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加之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许多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容易失去耐心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可能心生不耐烦的情绪,无法全身心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计算中,影响了计算的效果,甚至会对数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激发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计算中来。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可以结合学生好玩游戏的天性,将计算教学知识融入到一些小型的趣味游戏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完成计算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师在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兴趣的时候,必须要从小学生视角出发,考虑他们的喜好、兴趣以及数学学情等,确保所采取的教学法确实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参与计算的兴趣。

  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计算方法,提高他们计算的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个“帮小动物回家”的趣味游戏,具体就是先分别列出小猴子、小白兔等几种小动物,之后在每个小动物身上分别标上数字,各个小动物分别对应着一个计算简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的结果来找到对应的小动物,这样就完成了小动物回家。通过这种趣味小游戏,将计算的算式与答案分别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自主计算算式的过程中匹配正确答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后,数学教师可以对这种游戏进行升级,如多设计一些答案或者两个算式最终计算结果指向同一个结果,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此一来,通过这种游戏的计算教学方式也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计算的耐心,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贴合生活实际,降低计算难度

  小学生的年纪尚小,数学知识积累量小,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此时理解某些数学计算问题题干信息的时候可能比较困难,增加了他们计算的难度。特别是如果数学计算问题直接以数字与符号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能会因为枯燥、乏味的计算公式而失去计算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降低学生计算的难度,吸引学生计算的注意力,数学教师可以强化数学计算试题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将有关的计算问题融入到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那么可以增加数学计算题的亲切感,也更加容易调动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与热情,更为关键的是使学生切实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这样会促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提升他们的整体数学计算能力同样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多位数相加减”部分计算知识期间,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该部分知识计算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学生计算的难度,可以为学生创设下述的教学情景:小明某次到附近的超市去购买学习用具,他想购买一个5元的笔记本,一个13元的铅笔盒,一个18元的漫画书,此时他身上总共带了45元,试问小明带的钱能不能够将他想要购买的文具都买下来?又如,在引导学生练习简单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如下贴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情景:1千克橘子的超市价格为4元,试问买3千克橘子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通过这种“接地气”的问题情境创設,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潜移默化地将计算教学内容融入到了相应的教学情境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传授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计算的准确度与速度。对于小学计算题而言,大都可以应用一些计算方法或技巧来提高解题的准确度与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灌输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如计算过程中的“进位法”、“顺口溜计算口诀”等对于学生解决某些计算题都可能起到简化问题,提高他们计算准确度与效率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必要解题技巧与方法的时候,必须要使学生明确这些计算技巧的应用条件,避免学生乱用或误用而造成错误解题。

  例如,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题后,数学教师可以十几乘以十几的相应计算的专用口诀传给学生,如“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个数相乘,不够两位数要0占”等,且在传授给学生这个计算的口诀时,教师要配合12×14等一些例题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与掌握相应的计算口诀,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准确度与效率。又如,在算式计算过程中,对于“39+72+61”这个算式的计算,如果学生直接按照自左到右的顺序来求解,那么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个计算公式的特征,寻找其中个位数满足“满十进一”的数,这时候学生会发现“39+61=100”,之后再计算“100+72=172”,这样就可以快速地求解出这道题的答案,且不容易出错。通过将这些计算题的计算小技巧传授给学生后,学生会感觉到非常神奇,并会自主运用这些计算小技巧去进行解题,最终可以使他们逐渐喜欢上计算,有助于不断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可以从激发计算兴趣,培养计算耐心做起,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多贴合学生生活实际,降低学生计算难度,同时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计算技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