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强调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寻求个人理解知识建构,确立了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是学习的甚础和前提。
一、正确认识学生和学生学习,真正摆正学生的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学最终的目的,是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得到自我教育与发展。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虽然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启发提问,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但一切教学环节都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和知识不是容器和水的关系,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知识。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乔治·玻利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决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要遵从三个原则:一是教师要服从于学生的原则,当学生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不能要求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该服从于学生;二是教案要服从于课堂,当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三是进度要服从效果,当学生进行探索、研究、讨论而占用了较多时间时,不能为了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活动。
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及真实的思维活动,一切活动围绕学生展开,这是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突破口。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独唱”与“领唱”的地位不可动摇,在此情形下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感觉走,这种教学模式又怎能起到“保底不封顶”的理想成效,学生也只能在教师定制的框架中发挥仅剩的一点点主动性。人本主义思想代表者罗杰斯也提出了“停止教学,开始促进”的口号。要让学生主动的学,必须还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自己的感觉,要由学生来“主唱”。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以便判断其前进的步伐,研究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进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適应学生的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
1.“先学”导教
“先学”导教是让学生先自己预习新知,记录自己的预习收获、创新、发现疑难问题。教师利用这些“先学资源”来指导备课和上课,研究学生的学匀基础与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出备课误区,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先知”导教
先知者为“师”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可启发我们教师对师生、生生之间的地位进行重新认识。拥有几十个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班集体中必然存在着时时变化的“先知”者,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先知”资源,以他们为“领头羊”去叩响一扇又一扇知识大门,教师甚至可以让出“上课”、“板书”的绝对地位,让班中的“小老师”们站起来、走上来,说起来、做起来、动起来,教师则在一旁把握方向、适时点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学习的时空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先评”导教
“先评”导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评价资源(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情感、学习状态、学习成效和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及对教师等的评价),从而调节对学生学习思想、技能、方法的指导。如评价学生试卷时,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卷面状况作自我分析和评价,找出自己进步的地方,出错的原因,提出注意点、疑难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学生愿听、愿学,能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让“活动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活动性”不仅指学生形体上的运动,而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个体行为,是学生自身的认知活动,是其他人和物所不能替代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数学”这个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指导学生看、说、动、想。看,就是观察,即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地感知,因为感知是思维的基础;说,即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反问、多争论,并能运用数学语言回答问题,复述知识;动,即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想,即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数学建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指路、搭桥。
四、教学重心的转移并不等于教师作用的淡化和责任的放弃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师的作用时指出:“现在要敢于教,还要善于教,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这句话现在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应该明确一个观念,即学生自发状态下的学习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不是一回事,后者事前有适当的指导,事后有切实的考查,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显著。我们所提倡的以学为主,既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强调,也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数学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其前提是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学素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