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析如何打造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7351
古质娟

  摘 要:人文素养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工匠精神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学习文言文则是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很好的有效途径,但因为文言文的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强,因此探索创新性的汉语文言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工匠精神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就主要探讨如何打造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教学;文言文;有效教学

  语言晦涩难懂,时间相隔久远,时效性折扣……这些都是文言文学习时会遇到的难题。如若缺乏正确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存在各种困难。教师应从语言、文章大意、时代背景、深层内涵等多个角度具体分析情况,寻求对应的切入点。文言文教学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不代表“无机可乘”,摆正教学目标,改善教学结构,教师仍然能够建立高效课堂。

  一、增强趣味性,提高参与度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风格对于他们的吸引力是不同的,大多数学生都是不喜欢死气沉沉墨守成规的教学。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崇尚的是“活力”与“激情”。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讲《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的神态描绘时,老师可以让一位性格开朗、表演欲强的学生上台表演烛之武的神态;同时,老师可以适当地拓展文中的趣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地讲解一些常识,比如烛之武下城的时候是夜缒而出,因为当时的城墙比较高,在两军对垒的时候城门是无法打开的,所以要用小筐子用绳子把人给运下去,适当穿插古文常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又如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表演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趣味的文章表演,学生都喜欢活跃的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和课堂效率。老师应该尽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爱上教学课堂。

  二、遵循教学规律,把握课本内容

  守正就是遵循文言文教学规律,让教学行走在“文”与“言”之间,真正将“文”与“言”落到实处。具体应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从文言角度学习语言的应用

  教师以文言语言为教学视角,将文言语言置于特定语境,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理解课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二)从文章的角度教体式

  文言文都有独特的体裁特点,或即使是同一文体,也会因作者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把握文体和作者的个体风格,其中文体是解读作品的方向,作者个体风格是解读作品的捷径。

  (三)从文学的角度鉴赏作品

  文言文作品解读,是理解作品的基础,从作者出发,适当补充史料拓展,帮助学生形成作品表象,给学生以解读启迪。

  (四)从文化的角度化育学生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借助文言文“问题”,以问启思,以问促思,以古鉴今,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应用文言文。教育学生,真正是自然状态下的“润物细无声”。

  三、丰富课程内容,构建立体教学

  一篇文言文由写作手法,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和时代特征等各因素构成,在教学时教师应掌握不同角度的切入点,丰富教学内容,构建立体课堂。比如《陈情表》的写作背景是正值三国战乱,诸葛亮率军征讨,临行前辞别刘备,从而写下了情真意切的《陈情表》。那么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就可在文本背景介绍时引入三国历史,包括“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等历史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诸葛亮的忠心赤胆,体会诸葛亮的内心活动,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学生在感情基調的指引下能逐渐明白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精神,理解起字词来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不同的文章具有各自鲜明的情感色彩,这些特点也恰恰体现了文章不同的价值观和内涵。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文章前,首先要对其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历史特征做出大概了解,找到感情基调。其次还应结合延伸资料,丰富课本内容,对文章大意做出初步判断。另外学生也可对比相同类型的其他文章,找出异同点,巩固课后学习。

  我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就从“选择”出发,让学生“谈选择”,学生们很快被“现实”问题所吸引,而不再纠结于“古文”抉择。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思考,延续孟子的抉择难题,游走在“生”与“义”,领悟文中的两难境地,体会两难的现实意义,紧扣文章命题。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剥离出文章的真谛,学生自然而然的“顺应本心”。人生面临太多选择,也面临太多放弃,选择即放弃,保持本心,顺应本心足以。让学生谈选择,抛出“两难”,依据“本心”选择,那么“本心”即选择的依据,是解难的准则。学生很快就可以把握文章的内涵,在文化认知方面也大有长进。

  四、结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不仅记述了历史,同时也点明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但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学方法适当,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也会有极大的作用。文言文独具魅力,极具古人智慧与哲理,文言文的学习是增强学生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应扬长避短,着重突出其内涵魅力和语言的博大精深,减少字词翻译的枯燥困难,以文言并重为准则,丰富教学结构和内容,借助朗读,背诵,摘抄等手段促进文言文的兴趣学习。教师要时刻注意教学偏差的产生,本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初心,建立高效文言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安辉.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中初中教学研究,2011(7).

  [2]张美华.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12(65).

  [3]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0):82+21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