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朱自清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但同时也是语文教育家。根据朱自清先生的经历,他于1938年来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由于当时校园的开放性氛围,朱自清和好友叶圣陶等人编写了书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著作,形成了自身的语文教育思想。
关键词: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西南联大
当下对于“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多数是以中学教材中的两篇散文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的主要教育思想,但是对于他本人教育思想产生原因,学术界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抗战爆发后,来到昆明,从1938年至1946年担任西南联合大学文学系主任,在此期间与叶圣陶合著了多部语文教学作品。
一、西南联大的教学环境
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为“西南联大”)成立于1937年11月1日,地址在今湖南长沙。1938年2月中旬迁至于昆明,3月朱自清先生就到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任命为主任。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大停止办学。可以说,在西南联大仅存的8年零11个月中,朱自清先生见证了这所综合性大学的辉煌历史;同时,这所大学也成就了朱自清先生深刻的语文教学思想。
二、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西南联大组建后,其实际校务主持人梅贻琦继承了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理念。朱自清先生就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开始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探究生涯。1942年相继出版《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和《国文教学》的语文教育著作。朱先生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精读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却需“提纲黎领,期其自得”;讲读须“切实计画,细心启发”。为语文阅读教学中“读什么”和“怎么读”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同时也拨正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在作文教学方面,他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可见,朱自清主张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是“生存教育”,掌握交流工具适应社会需要。语文教育应关注人的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把语言学活。
他尖锐指出:“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
在口语交际方面,朱自清先生认为“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叩叩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人们是不甘静默的,爱说话是天性,不爱说话的究竟是很少的”。他强调了说话的重要性。
虽在特殊的战争时代,但是依旧以“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指引着中国的教育,这根指挥棒无疑是代表中国现在和未来最有力、最强劲的号召。号召着中国必然胜利,民族更加兴旺富强。朱自清先生在梅贻琦的指挥棒下,国文教学从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三方面做了全面的整顿。朱自清在年发表的杂感《教育的信仰》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也正是为培养“人格”、“情爱”、“生存”健全人做了坚定的基础。
三、自由民主的學术理念
梅贻琦先生提出:“学术自由,即无所不思,无所不言。”求真务实、自由探讨的学术思想在西南联大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联大的课程主要由共同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而,朱自清先生在的国文学系,学制为5年,其中1年教学实习。学生在5年中须修满170分,考核合格,才能毕业。国文学系一、二年级主要开设的课程有2类:一是师院共同必修课。由基本科目8门(与文理学院规定的共同必修课基本相同)和教育学科基本科目3门构成,包括国文(6)、英文(6)、社会科学(两门,12)、自然科学(8)、哲学概论(4)、中国通史(6)、西洋通史(6)、教育概论(6)、中等教育(6)、教育心理(6),计66学分。二是国文学系专业课程,共4门,分别为中国文学史(6)、历代文选(一)(4)、各体文习作(一)(2)、国语与国音(2),计14学分。国文系一、二年级共设15门课80学分,其中共同必修课11门学分66均为通识性课程。
1938年11月8日,朱自清先生开始在联大上国文课,朱自清主讲文学批评;1939年10月4日,这一些年,讲授“宋诗”。朱自清先生亲手从《宋诗钞》摘选遍承德,后题名为《宋诗钞略》。1942年三月,在联大师范学院演讲,题目《了解与欣赏》,讨论的是关于了解和欣赏能力的训练。同月和叶圣陶合著《精读指导举隅》。暑假后,讲授“文辞研究”一门新课程。1943年1月,和叶圣陶合著《略读指导举隅》。
总的来看,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产生和他个人的经历有重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学校的办学理念,兼收并蓄的学术氛围对于形成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联大研究所.南联大研究(第一辑)[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5.
[2]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遍.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九三七至一九四六年的北大、清华、南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703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