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队列队形教学支招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10207
王传通

  队列队形练习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还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一味地进行重复练习,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对队列队形没有兴趣。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来消除队列队形教学的枯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支招如下。

  一、寻找“兴奋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化

  例如在进行队列队形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大型团体操和广播操中的队列变化录象,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给学生一个比较强烈的刺激,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情绪、提高兴奋性,形成“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美感和节奏感,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和表现的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找“兴奋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化,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另一方面要广泛搜集、积累各种素材性课程资源,使抽象的教材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队列队形练习。

  二、掌握“重难点”,凸显教学方法科学化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动作易犯的错误,有针对性的将教学的重难点自编学生容易接受的顺口溜,例如:(摆臂时)四指微曲握空拳1-2-1、前摆向中同脐高1-2-1、后摆有力胸挺直1-2-1、两眼平视肩不摇1-2-1;(站队时)队列里莫說话,老师就会把你夸。两臂摆动踏步走,嘴里数着一二一。(立正时)抬头挺胸收小腹,两脚并拢肩放松。双手紧贴大腿边,双目炯炯视前方。通过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和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三、探索“结合点”,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教学原地四面转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场景,把操场模拟成热闹的十字路口。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行人和车辆,另一部分学生就模仿交警指挥交通。让“小交警”打着手势让学生进行不同的方向转动,改变以往练习中重复单一的原地四面转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结合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置身其中,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把场地布置或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特定的场景,利用小学生好奇、爱新鲜的心理特征,激起他们练习的热情。

  四、立足“知识点”,实施教学方法多样化

  如在课前队列队行练习时,教师可以在练习地点用色彩标明练习时的路线,采用跑步、齐步、大小步及舞蹈步等进行练习,还加上了躯干和上肢的配合练习,立足“知识点”,大胆选用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教法,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把个人尝试练,自由结组练,小组分别练和整体练等方式结合起来,避免用“军训”的方式进行。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练习前必须了解同学们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实际需要,鼓励同学们大胆进行队列队形的设想和创新。

  五、抓住“情感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例如在齐步走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国庆阅兵的场面,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教师也要置身其中,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用口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同时教师要向部队教官那样,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表象;只有教师规范的动作、准确的口令,以及一丝不苟的负责态度,去感化他们,抓住学生的“情感点”,学生才会在信任教师和崇敬解放军战士的心理驱使下,乐于接受队列队形练习,来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六、发现“错误点”,教学语言幽默化

  如在教授“跑步走—立定”时,如果发现学生对动作掌握不好,立定没有站稳造成上体前栽,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点”,运用幽默化的语言直观地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动作,如:老师仅仅教了你们一些动作,受不起你们这么大的行礼,何况这又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大家不要再给老师鞠躬了。你们只要倒数第二步的步子稍大一些,就不会前栽了。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动作的技能,学会动作的要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现“错误点”,通过幽默的语言,使学生更能从而主动改进,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当然,老师在运用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使学生有挖苦、讥刺的感觉,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