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目前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未作深入探究,停留于表面的现状,本文从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和学生的主体性两方面出发,并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作为语文教学高效的手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高效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大量的背诵压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的厌烦,无法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更高效的教学已是大多数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小学语文学习现状
小学的语文学习偏向于基础,学生对于汉字的积累太少,而且尚未自己总结出学习的规律或方法,也大多通过看拼音补填词语,仿句,看图写话等形式进行辅导练习。即便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在成人看来一是浅显易懂,但对于学生而言仍旧存在学习的压力。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简单且有趣味性,大多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如《小蝌蚪找妈妈》,并且古诗也是基础的五言律诗,如李白的《静夜思》等。到了五六年级,课文内容也渐渐复杂起来,学生也在接触散文、科普文、说明文等多样化形式的文章。但即便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形式,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未能如鱼得水。
目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不同阶段则侧重点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在识字和理解意思上,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以儿童故事的趣味性来呈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高年级的教材则更加侧重于思维的培养和对情感的理解。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隐喻了自己虽然时运不济,无法为国家继续效力,但会化作“春泥”去关心国家的命运,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的精神。而不是《静夜思》中直截了当的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以看出,随着学生的学习阶段的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内容也在随之变化。但很多学生却仍停留在浅显的表面,看不到背后的隐喻,导致在古诗和阅读上的学习困难,更重要的是也无法再写作上达到突破。因此下面就如何高效教学进行论述。
二、从学生出发的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应该更加的多样化,不仅是传统课堂的教授教学。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如《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就太阳远近现象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以例子来试图说服对方,这可以说是模范学习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遇到同样具有爭议的话题,有很多十万个为什么,很多时候都以教师或家长的说法而停止去探索答案和找寻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探索和求知精神会受到抑制,不会去怀疑,更不会有更多的创新。教师可以在学习到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对文中的两个孩子的言语做出评价,然后可以就一个话题开展辩论赛。在组织辩论赛时,学生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去收集资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
除了让学生探索性学习,还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虽然每学期都有教学进度的安排,也有教学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安排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变通的。如果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上很慢,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古诗词上多下功夫,扩展一些课外知识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不是仅仅跟着教学安排进行下一课的学习。例如在讲曹植的《七步诗》时,“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以就这首诗,向学生分析一下曹植和曹丕的历史背景,即这首诗的出处。也可以在讲述曹植时,分享一下他的父亲曹操,曹操的诗和其雄伟的抱负等。即扩充了知识面,也能让学生明白“相煎何太急”不仅仅指豆子,更重要的是后面暗喻的内容。
三、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教学
目前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现代的科技优势。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就课文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平台,学生也能对课文内容理解更加深入。呈现视频时会集中的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的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可以得到延伸和扩展。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整个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取,内容和体裁都多样化的。有些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些文章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在不同风格下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所想要抒发的情感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感同身受,还是作者无奈的对牛弹琴呢?因为可能每个学生的经历和思维方式有个体上的差异,所以对于一些较隐晦或没有直观体验的描述更需要信息技术的融合才能让学生理解。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书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补充与扩展。如在讲曹植时,可以放一些《三国演义》的视频节选,看曹操的个性,对两个儿子的教育等等,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更能对曹植的“相煎何太急”有更直观的感受。融合信息技术已是大势所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但会让教学更加的高效,而且更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且融入信息技术到语文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语文教学更加的高效。而语文教师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力,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使命,为每位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好启动、引导、调节、激发、定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亚芸.小学语文五层次阅读能力层级框架的建构——关于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评价的思考[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9).
[2]高振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整合运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6):86-88.
[3]刘德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3,(35):9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