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研究·关注·总结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061
韦爱葵

  摘 要:初中语文作业,本是学生巩固自己学业,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但若批改做不好,就会使其功能大打折扣。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这一环节,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从研究学生、注意细节和构建体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批改;探索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既能帮助学生检测和巩固所学,又能向教师反馈教学效果,作为后期教学调整的依据,因此作业的批改就成为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工作。到底怎样的批改方式,才能让作业发挥作用到极致?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之一,现在可以也应该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了。

  一、研究学生,态度平等获支持

  对于作业批改的过程和结果,学生会有什么看法呢?我曾经对自己所教的多个班级学生,进行过包含这一内容在内的问卷调查,他们经一年的各种批改方式培训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点:老师少改,学生多改;老师先讲评,学生后批改;不作抽查,应该全批……而这些观点,正是我一直以来努力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想去做的,之所以会获得学生如此高的支持率,是因为每一次当我想使用新的批改方式时,一定会告诉学生前因后果,甚至是在什么情况下,我是怎么想到的都会告诉他们,还会提出希望:因为现在是想要尝试,我也不知道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没有意见的话就先试用,用过后有什么体会或意见还可以继续提,我们一边探索一边更正,目的就一个,希望同学们的每一次作业,都能够促进你们的学习。正是由于这样的推心置腹与不固执,所以每一次都会获得学生的赞同。

  记得我第一次让学生互相交换批改同步练习的时候,就跟大家分析了利弊,我首先承认对自己有利——得到偷懒的机会,学生笑,然后我说:其实对你们更有利,你能想到哪些利吗?根据之前的默写分析,他们马上回答:“又得到多一次的练习。”“能看到别人怎么想的。”“还有吗?”“……”“你们发现没有?改默写只要记得住句子和字形就可以了,每一次批改就是一次重复,每一次重复就是一次记忆强化。而批改同步,灵活的内容多,大家能够站在批改老师的角度,了解每一种题型,特别是文字表述题,老师是根据什么要点扣多少分的,那我们转回学生身份的时候,就能清楚地知道,做这种题要回答在什么点上,改得多了,就养成了对应做题的习惯。——这是不批改的同学不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批改起来也就很有干劲。

  二、关注细节,根据学情作整合

  新课改后,作业批改的民主形式运用得多了起来,除了传统的老师课后全批、课堂批改、面批、抽查、典型批改外,学生的自改、全班互改、小组互改等形式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这些方式各自都有很多的优点,但在运用在不同的班级和年级中,也是需要调整的。我一边学习别人的经验,一边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整合,让批改形式尽可能顾全学生心理,同时,对这些形式中的细节,我也是“锱铢必较”,注意剔除其中的有害、无效之处,经过一点点的完善,切合班级学生的作业批改,成为了同学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助推神器。

  如在全班互批的时候,有些同学偷懒,或者迷恋小学教师的批改方式,对同学错对交加的地方,大笔一挥,一勾一点,打上一个分,感觉很痛快,但拿回批改后的作业的同学,并不知道在错在哪,意见很大。于是我要求批改的同学要将每一题的扣分处标识出来,用上小学所学到的一整套作业批改符号,符号说明不了的,用文字注明,——总之要让被改者看得懂。

  我改作业的时候,曾遇到过有学生把字写得小小的,一个格子只写四分之一,我看完她一整课的作业后,眼睛都痛了,于是在作业上批语:思路很清晰,表达很到位,就是字太小,你是怕让我改得太方便了,给我添点堵怎么地?本有开玩笑的意思,没注意到也融入了太多的负面情绪,结果发作业后的那节课,这个一向很接近我的女生拉长着脸,一节课没理我,下课我问她也不答我,后来还是她的同桌告诉我是因为作业批语,我琢磨原句也发觉自己确实有点过分,于是向她道了歉,从此批改作业一定注意以鼓励为主,若要点明不足之处,必定十分注意措辞。

  三、总结原则,操作合理求科学

  经过长期的摸索与研究后,我积攒了不少作业批改的经验,也逐渐形成了比较个性的操作方式,回头总结,我发现所有的个人收获,都离不开三个基本原则,那就是鼓励性、及时性和灵活性。

  鼓励性原则。初中生是一群半大的小孩,他们刚刚跨入青春期的大门,智力水平迅速提升,自我意识开始膨胀,渴望独立却又后劲无力,缺乏社会阅历,心理极不稳定,因此有人也称之为危机期、心理断乳期。对此,夸奖和赞扬是他们很愿意获得的反馈,在作业批改时,如能多予以鼓励,学生既愿意亲近老师,也会爱做作业,而且在实践中,先表扬后批评几乎成为学生心甘情愿接纳的通用模式,因此,即使他们作业错了不少,只要教师“表扬……,表扬……,但(批评或指出问题)”的格式写批语,他们都不会有什么抵触情绪出现。

  及时性原则。学生做完作业之后,都希望马上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反馈,但由于教师的工作除了作业之外还有很多,常不能及时做到,所以我经常以“教师指导、学生互批”的方式化解这一问题,有的班级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为别人批改作业的能力,这时我就会以一对六以下的比例,选拔若干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建评改小组,既解决问题,又不会给小组成员造成负担。

  灵活性原则。前两种原则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殊情况对特别的人,教师还是要注意灵活处理。如有的学生性格很倔强,一贯不能批评,小事则已,但如果在集体作业时,因为个人赌气,影响了小组作业结果,甚至整节课的效果,还在点评阶段众目睽睽下强词夺理,这时我认为,教师就有必要逆其强势,还全体同学一个公理,过后的耐心工作另当别论。

  總之,作业的批改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其中饱含着教师的经验智慧,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总结,也需要大胆地尝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卫平.了解·尊重·引导——谈从学生心理出发的初中语文作业批改[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07).

  [2]刘玉华.初中语文作业与批改:以人文生态为呼吸的重构[J].文理导航旬刊,2013(0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