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914
奚丽平

  摘 要:在素质化教育的深入推进下,问题情境教式教学开始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广泛应用,一些较为抽象化、难懂的数学问题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变得更加具体化、简单化。教师要以学生性格特点出发,在问题情境在设计中能够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接,由此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情况是当前数学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加之数学这门学科内容较为枯燥、乏味,计算部分较多,因此学生学习性质一直不高。这就需要小学教师要在实际讲解中应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欲望,增强数学学习效率。

  一、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问题导入式情境,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燃起学生学习兴致是当前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难易程度过程中,要切实依据本班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来进行,将一些有趣的情境内容适当在课前进行导入,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考乐趣。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程内容前,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一排五颜六色的灯笼展示出来,且每一个灯笼身上都有相应的数字编号,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教师背对着屏幕,面向学生,让学生随便说出灯笼的编号,教师准确的作答。此时学生的好奇心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借此机会告诉学生之所以会猜出灯笼的颜色是因为自己掌握到有余数除法的技巧,大家在学习完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后也会掌握到此本领,由此带领学生进入到正式学习中来。在课前设计通过猜灯笼的导入情境,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激发出来,学生将在情境思考中产生出的诸多问题带入到学习中来,可以提升其学习效率。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合实际生活

  小学数学教材中所罗列的知识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可以产生熟悉感,拉进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由此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例如:在学习《11至20各数认识》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到11至20之间物体的个数时,为了巩固学生知识概念,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连接,设计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妈妈要你去商店买一袋奶粉,价格在13元,你要通过怎样简单的办法既可以把钱付清,又不需要找钱呢?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个与十的区别加以分清,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初步在头脑中建立十进制的概念;又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相关知识内容时,学生在基本掌握到圆柱的体积运算概念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与妈妈外出郊游,带了一个圆柱形的保温杯,保温杯地面直径是10cm,高16cm。若两人需要喝1升水,这瓶保温杯里的水够喝吗?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及实际计算中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理解,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可以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凸显出来。

  三、以故事情境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创设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及心智还不十分成熟,业余生活中喜欢听故事。为此教师在数学知识讲解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情境,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问题的提出,由此将一些复杂的知识内容以故事形式进行包装,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例如:教師在针对长方形及正方形自身周长进行讲解时,为了激发出学生的思考兴趣,可以从学生私下喜爱的动画片出发,精心设计出故事性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短跑比赛在羊羊村中举办开来,喜洋洋报了一个围绕着5m边长的正方形跑一圈的项目,美羊羊报了一个围绕长宽在6m和2m的长方形跑一圈的项目,假若两人保持一样的速度,哪只羊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此次比赛对于二者而言公平吗?可以对长方形及正方形进行哪些修改才使比赛相对公平?学生在故事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思考,可以增强对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探究欲望,将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运算方式通过故事情境的带入而更好的进行理解,由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问题情境创设中增加矛盾冲突点

  学生在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及研究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将问题的设置更加的具有矛盾性,促使学生在思考冲突中增强探究兴趣,此时教师要积极的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来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例如:在学习有关面积单位相关知识时,可以向学生进行如下设问:针对橡皮面积及操场面积进行实际测量过程中,如果将二者的面积单位设为一个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使用哪种面积单位更为合适?两种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定义的,各自存在的比例是多少,如何进行计算等,学生在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出问题冲突点,将数学概念中的面积单位含义及面积应用计算方法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继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五、结束语

  总之,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室要积极的将问题情境加入其中,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及兴趣点来设计有趣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来不断的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课上学习效率,以此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红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8):151.

  [2]王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00060.

  [3]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2):9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