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式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9184
周泽福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目前我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现状及弊端,同时结合教学实际及课程学科特点提出了新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评价方式;现状;思考

  笔者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还不足三年,但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困惑,急需解决。比如现行评价方式就严重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影响了《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专门培养学生思想行为规范课程的育人功能。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思想性和育人性,就应该对目前的评价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现状

  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市初中對《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评价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命题制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卷面分数来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

  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有三:一是根据卷面分数来评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具有片面性。因为卷面分数高并不代表该学生的品行就好,同样卷面分数低也不代表该学生的品行就差。国家开设这门《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既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又自觉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到知、行合一。二是根据卷面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严重制约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多年的实践证明,考试就是一根指挥棒,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你偏重理论知识的检测,我就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条化,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至于学生日常的行为如何与我教学不相干。这严重违背了国家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三是机械的操作方式,严重挫伤了师生的创新积极性。每次考试,为了体现考试的所谓“严肃性”和“公平性”,学校总是要求评卷老师严格按照“参考答案”批阅评分。要想得高分,学生只有死记教材上的一些死知识或者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尽最大努力迎合“参考答案”,否则,结果可想而知。谁不知,《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许多知识点是没有统一固定的答案,如果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作答,往往会被判定为错误或者不完善而失分,这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比如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学生在回答“你将如何孝敬父母?”这一道题时,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答出了很多种孝敬父母的方法,并且这些做法完全是切实可行的,可最终由于没有与“参考答案”完全对上号,评卷老师也不得不相应扣分,结果伤害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性。这次考试让笔者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了一些困惑:教学中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定势思维;是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生成知识,还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二、思考

  笔者认为,目前的评价方式重理论,轻实践。这往往会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这明显不符合《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性质,也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相悖。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现行的评价方式进行调整,淡化书面考试,加强过程引导,强化行为评价。

  笔者认为,一旦解除了“考试”这个教学活动的紧箍咒,师生的手脚就将得到解放,课堂上教师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担心学生哪个知识点没听明白,哪段笔记没记下来;学生也再也不用担心哪些知识没记住,哪次考试没考好。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个性将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将有更多的精力来开发一些身边的教学资源,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明辨是非,体验成长的快乐,规范自身的行为。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学校不再进行管理和评价了。笔者认为,学校的评价方向应转向“教学过程评价”和“品德养成评价”两方面。

  (一)教学中是否注重生活化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依靠教材并超越教材,尽量从学生身边开发一些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教学活动有种亲近感。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掌握知识,内化行为。教学中还应尽量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客观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取长补短。课后尽量安排一些学生体验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变为实际行动,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没有了考试的束缚,教师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或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而耽误了教学时间,导致教材教不完,教学任务完不成了。学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交流和课后实践等活动中去,再也不用担心影响考试成绩了。

  比如在教学“孝敬父母”这部分时,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一些古代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更应该从学生身边找一些众所周知、活灵活现的事例进行教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真正从内心明白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同时让学生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以前做得怎么样,谈谈今后应该怎么做。还可让学生给家长写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升华学习后对家长的那份感恩之情。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两件孝敬父母的事情,并带到班上来分享交流。

  评价办法: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平时看课来了解师生的课堂教学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检查相关活动资料来了解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情况,据此两方面来进行“过程评价”。

  (二)建立学生品德养成档案

  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因此,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建立品德养成档案。档案内容可以包括:爱国爱校、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学习态度、热爱劳动、团结同学、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自尊自信、自我保护……学生的每一次大小进步都记录在案,定期组织交流分享和评比表彰,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激励中不断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评价办法: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品德养成档案的建立情况进行“终端评价”。

  当然,每所学校的评价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可以因校而异,因时而异,各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和细化评价方案后执行。总之一句,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