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那一声深沉而痛苦的叹息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4722
摘 要:朱自清《背影》末段有深刻的意义,他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诸多感慨。有生存的艰辛,家事堪忧;有对父亲的思念,怜惜;有对往事的苦楚,对未来的迷惘,有想去见父亲而不得见的万端思绪。

  关键词:叹息;背影;父爱

  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我们往往会重视父亲现状、家庭变故,以及父亲为了买橘,车站送行等感动人心的细节的讲评,但容易对文末一段作者的自白一掠而过。作者讲家中光景日渐落寞,讲父亲老境颓唐,讲父亲曾经对我的不好,讲父亲对我儿子的惦记,讲到父亲的一封来信,凡此种种,作者发出一声叹息:“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一声叹息,正是文章的关键,是多种情感的交织,是这篇内心深处最执拗最无奈的表诉,对于文章内蕴的解读有重要的意义。

  从结构上来说,这句话有首尾呼应的作用。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有二年余了。”中间回忆往事种种,结尾,又是一声叹息:“哎,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首尾回环照应。一声叹息,正是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而这种思念未尽,情绪不清,似有千言万语要说,但竟不知从何说起。这声叹息中有对父亲的一生的怜惜,有对过去种种的无法释怀,有对父亲的身体状况的深深担忧,更有对父亲的感激和愧疚,当然最深的自然是挂念,有想见而不能见的深深的痛苦。

  满纸都是深情,为什么会有叹息,既是思父情长,又为何长久不能相见?纵使琐事烦扰,也可以去看父亲,既是父亲身体不好,又为何不去看他?末段引用父亲的信:“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封普通的家信,情感起伏,父亲内心至痛,却又压得很深。说是平安,也只是为了让儿子宽心,其实身体不好,连普通的拿筷子和笔都很不方便,甚至说到可能将不久于人世。读至此处,对于朱自清也说更是一份至深的痛处。

  叹息因何而生?文从心声,文见其人,这身叹息可以引导我们走出朱自清的内心。联系朱自清的当时的人生经历和此文的字作背景进行发掘,就会发现这一声叹息意在言外,而意味深长,婉曲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诸多感慨。这其中有生存的艰辛,家事堪忧;有对父亲的思念,怜惜;有对往事的苦楚,对未来的迷惘,想去见父亲而不得见的万端思绪。

  1.生存的艰辛。朱自清也知道父亲生活的种种不易,祖母过世,父亲又赋闲在家,父亲又纳了一房妾室,所以“家中光景便一日不如一日。”父亲老来生活诸多不易。由于父亲失业“赋闲”,失去了经济来源,家中人口又众多,家里经济非常拮据。所以父亲送行之时的小事:“替儿买橘”就显得更加珍贵而温暖。尽管只是几个橘子,但父亲谋生本就不易,而还在关系到种种小事,更是引起我极大的愧疚和痛苦。其实,一直以来,父亲还是非常关心我的。那些在艰辛日子里的自然而然的關心和在意,自然是作者心中最大的难过。“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想起父亲辛苦的一生,想起父亲少年时意气奋发,想起父亲一个人支撑起一个大家,诸多不易,而现在父亲辗转一生,晚年债台高筑,贫病交织,而作为长子的我却因为种种琐事不能去看他,年迈的父亲自然是心境悲凉。

  2.往事的纷扰。“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写此文时,父子尚有不和,在朱自清1921年回扬州任扬州省立八中教务主任时,父亲朱鸿钧凭借与校长的私交,直接拿走了朱自清当月的全部薪水,使朱自清非常不满,他愤然离开扬州,到外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父子从此失和。1921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这又使父亲朱鸿钧感到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一旦翅膀硬了,就抛弃了自己和这个家庭,激怒之下而不肯原谅朱自清。朱自清认为自己没错,不肯认错。父亲朱鸿钧也认为自己没有错,老子用儿子的天经地义,为父有错也不该认错。于是双方进入了“冷战”,朱自清也就几年不回家了。这种父子失和状态对孝顺的朱自清是一种折磨,给朱自清造成了不小的精神创伤,使他痛苦、焦虑和自责。

  3.父亲生病。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时候,十月的一天接到两年多“不相见”的父亲自扬州寄来的一封家信。父亲在信中提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封家书使朱自清心灵深受刺激,那种父子骨肉相连的情感使他不禁悲从中来。想起父亲的身体不好,想起父亲为二十岁的我送行,车站买橘,月台上下诸多不易。点点滴滴,内心心痛万分。想起小时候那些温暖的往事,美好的光阴,不禁悲从中来。现在,父亲生病,我与他矛盾至深,多年未见,后悔、内疚、自责之情溢于言表。

  4.对于未来的忧虑。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只是讲到回忆的内容,为什么作者如此伤痛,因为他对未来其实是没有把握的。他不知道怎么样能让家庭变得更好,不知道怎么样能与父亲能真正的和好如初。不知道如何顺从父亲,宽慰父亲。

  就这样,一颗敏感的心被深深的触动,所有的感情涌上心头,化成了一声悠长的叹息!父亲青布棉袍,黑布马被褂的背影就成孩子心中永远的烙印。一直镂刻在作者心中,也委婉地传达着他难以尽言的人生况味。因此我们看到了文章后的作者,渐渐走进一个更为真实的朱自清,体验到了他心中的悲苦,矛盾,无奈,痛苦。我们透过文字,看到的正是一个有着深深悲苦与执着想念着父亲的朱自清,他曾经有追求自由,追求理想,想长满羽冀尽情地飞翔,却又被生活琐事所苦,怀着至深痛苦的,为家庭,为父亲所痛的朱自清的一生。——这就是朱自清在《背影》中最后流露的一声叹息。此叹悲情!

  作者简介:

  包春芳(1984—),女,浙江绍兴人,职称: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或研究方向:中学教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