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6309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强调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作为职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要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

  针对职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要求和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些帮助。

  一、课前准备

  1.备教材

  精彩新颖而又体现教学内容的教材设计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驱力,促进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从而促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高效率活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先吃透教材,还要参考相关课例,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具有逻辑性。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因此教师的操作演示一定要熟练并且速度适中。

  2.备学生

  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讲解必须精练而准确,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绝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式。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它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把握教学中各知識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同时考虑对达到该目标的评测和调控等。教师在提出目标时不能采取“一刀切”,不要让后进生望而却步、优等生沾沾自喜,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定出不同的层次,学生们在分层次的任务驱使下才能够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创设任务驱动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先创设情境——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必备知识及操作的讲解和演示——最终解决问题。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大量的情境创设、问题分析可能比较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按照任务驱动型方式,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Windows XP中“认识文件和文件夹”一节中,认识文件扩展名的知识点,因为在操作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文件显示的图标不同,不少学生初中或小学阶段都学过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可以让学生先在自己的电脑上找出认识的文件图标,请同学说出这些文件的扩展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都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再让他们找出不认识的文件图标,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识别这些文件图标,然后针对学生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这种情境创设灵活多变,问题导入既自然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比于直接将各种文件图标及扩展名陈列在表格中让他们记忆,教学效果要好得多。让学生在一个一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内动力。

  三、不断强化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足够的上机操作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上机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尺度,分层次推进。对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应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对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则注重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寓教于乐提高兴趣,通过反复强化练习,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这门技术。在学习FLASH动画处理时,结合元旦、春节、校庆等节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组织材料,自己设计贺卡、海报、小报文稿,并通过班、级等进行评比展览,学生通过自己制作出的作品,体会到创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操作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动画,例如设计校运动会的校徽等。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及时总结,使学生动画处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完全转化为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动画处理的基本操作技术。此外,在上机实践过程中,笔者还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在当前积极推行的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都要注意并能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

  比如计算机教师在上专业课时讲到C语言中几种典型的排序算法时,可以先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果要对全班同学的某次成绩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有效排序,你会用什么办法?你又能想出几种排序的方法,并能使所需时间最少?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接着引出要讲的课题。又如在讲到网页制作中的“网页间的链接”时可以将制作班级主页的任务分为几块,分别由几组学生完成。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由加入各任务组,每一组完成网页的一部分,这节课将制作一个主页将各个单机中的网页按小组链接起来,在课堂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的链接比较,讲明链接的功能。将做得好的链接与一般的链接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并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环节,加强实践操作训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项蕾.谈一谈职校《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J].内江科技,2011(09).

  作者简介:

  庞广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