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活”化课堂张扬个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7891
刘素霞

  摘 要:课堂教学是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应充分“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化课堂;个性;张扬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創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展开想像,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二、手脑并用,展现自我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作为教师应提供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的学习时空,创造一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天空”,让学生走上讲台做老师、当演员,将课堂“还”给学生。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a,o,e时,我就给三个孩子分别起了字母名字,一个叫a,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叫a的女孩是李佳,她上台后高兴地说:“小朋友好!我是a!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下面的小朋友都大声地说:“a,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接下来“o”和“e”上台介绍自己。在这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就记住了a,o,e这三个字母,还得到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群鸟学艺》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而且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三、互动学习,放飞思维

  合作学习是课堂互动的有效学习形式。事实证明:个体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互动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如在教学《小稻秧历险记》时,“小稻秧脱险”一节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孩子们对“喷雾器”“除草剂”缺乏感性认识,我事先准备好实物图片、资料介绍(文本、图片、录像、课件等)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困难。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编自演:先选定学生扮演喷雾器大夫、杂草的角色,再让其他学生充当“导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鼓励学生凭借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自由创造想象,在读读、演演、评评中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童话是学生眼里的世界,是童眼看世界的结果”。通过表演,让孩子们的个性在课堂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精彩朗读,深切感悟

  曾有一位语文教师说过:“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觉得,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采用朗读比赛、读书会、朗诵会等多种形式,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富饶的西沙群岛》《九寨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我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富饶的西沙群岛》:“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我先让学生读文字想象画面,使学生脑海出现那各种各样鱼的画面,然后我再出示精美的图片,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尊重学生,品味成功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看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不足,教师在评价时还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舍得给学生用褒扬的词语,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对于学困生我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很棒。”“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承认了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张扬。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