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当前高校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速读·中旬 热度: 7766
摘 要:当前,大学校园治安和学生安全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在充分认识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本文从建立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安全教育新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互联网+安全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等方面探讨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确保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高校作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的最后一站,高校的安全教育又怎么样呢?怎样才能确保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呢?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现状

  1.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是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系。主要是以学生处指导院系为主,保卫处、就业处为辅的管理模式。一般是学生处下文要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院(或系)要求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或邀请保卫处人员、校外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毕业季,就业处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安全指导。

  2.安全教育教学模式

  据调查,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没有把安全教育课程正式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去,所谓的安全教育,主要指以年级或数个班级为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大会,请学校保卫处负责人员或者其他专家(专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亦或对班干部、寝室安全员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平时,辅导员在开班会或年级会时提一些安全要求。少数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主要是采用课堂上以老师的活动作为主导,向学生灌输安全教育的方式。

  二、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管理缺乏系统性

  由于安全教育管理条块分割,缺乏统一运行管理机制,安全教育存在形式上有序性与实质上无序性的矛盾。就学生安全教育计划而言,学生处每年(学期)都会制定安全教育计划,指导学院(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学院(系)往往既缺少整体的安全教育计划,又不能和保卫处、就业处及校外相关领域专家(专业人员)进行对接,随意性很大。

  2.教育缺乏系统性

  首先,多数高校还没有把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育计划,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其次,教学模式单一,内容薄弱。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方式缺少创新,形式过于单一、传统,没有形成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3.安全教育的盲区

  安全教育仍然是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往往被人们忽视,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事后轻预防、重行为轻心理的现象。

  三、构建高校安全教育体系

  1.建立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要确保其效果,就必须做到健全制度,落实责任。鉴于目前的安全教育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高校应当积极改进管理模式,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为首的安全教育管理机构。该机构由相关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部门负责人参与,院、系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组织保障体系。这样便于沟通协调,制定稳妥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监督计划的贯彻执行,使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

  2.构建安全教育新模式

  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然而,高校在现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普遍侧重的是较为注重安全管理工作,而对安全教育教学工作做的很少,如有也仅仅是停留在说教层面,如利用广播、橱窗、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没有达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的层次。

  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的安全不光关系学生本人及家庭,还会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甚至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所以,我们应当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从制度上规定“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知识教育+逃生技能演练+安全文化营造”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提高安全素质。如此,准备教材、安排教员、经费保障、系统化学习、提升安防技能等一系列问题就都能得到顺利解决,这无疑是保证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水平

  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是提升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学校要制定安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基本条件,从源头上提高教师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要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培训,邀请公安、消防、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授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授课技能;要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研究,做好调研工作,学习先进的安全教育理念和措施,掌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规律,提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4.利用“互联网+安全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新媒体的使用用户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使用人群多为24岁以下。现在在线社交网络,如微博、人人网等,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账号,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普及,网上交流成了学生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很多学生的一天就是从社交网络开始,也是从社交网络结束的。

  快速发展的微平台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微平台的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不易被发现查处等特点进行诈骗、传销、刺探情报、发布迷信邪说、蒙骗他人,发展成员等犯罪活动,大学生的鉴别能力有限,容易上当受骗。作为高校管理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现有安全教育方式,结合新兴事物,创新思维,利用自身的网络平台对各种舆情、消息进行监控,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及时发布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知识和信息。同时,要提高对非传统安全如邪教渗透、恐怖袭击等安全問题的关注与防范。

  参考文献:

  [1]龙思珍.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4月第17期.

  [2]陈韶成.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J].教育观察·中旬,2014年第2期.

  [3]林坚.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构建[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4年01期.

  作者简介:

  刘训强,男,1968年,汉族,安徽定远人,保卫处副处长,中教高级,从事刑法学教学和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